更新:2024-11-07 07:00
首映:2007-11-23
年代:2007
時長:95 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5
觀看數:63583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曾經安靜的男人”弱者又該如何?
感覺很粗糙
又感覺很縝密
感覺很無聊
可又很吸引人
ps.長篇大段的談論這片兒
還不如仔細去看看這片兒
雖然拍攝的沒有《香水》那么美
但是描寫這樣一群人的故事
就是很吸引人
當然 很有可能
你我都是BOB MACONEL
那么當我們意識并思考到這個層面上的時候
導演便成功了
昨晚看完這部一直存在電腦中的電影....剛開始主角的這種壓抑情緒就感染到了我,可能自己平時生活中也有很多這種壓抑的時刻....
人人都想做一個 一個微笑 就能讓辦公室陽光燦爛的人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人群中總有人 他們懦弱 他們不善言辭 他們不善于與人交往。在這個注重個人自我展現的時代 他們是弱者 他們無力為自己爭取,只能一味的被動接受,只能感受到人們的冷漠。
對于女主角 她的行為,她的的情感變化,似乎都是情理之中,但的確她對于自己的需求暴露的太明顯,所以男主角最后也無法相信她的真心。
對于電影的手法 以我的水平沒法深究。無論是多么的妄想也好,我只是開始反思我們的生活。
出于怎樣的本性 ,我們都喜歡燦爛炫目的東西。對于人,我們都喜歡口吐蓮花,談笑風生的人,而不經意間忽視了這些沉默安靜的人。那些安靜的人們 他們的愛好 生活 情感 我都沒有興趣去關心 因為他們是悶葫蘆嘛。所以對于他們來說 這個世界的色彩永遠都是灰色的。沒有真心 沒有真愛,甚至連同情都沒有。
在有些時候必須犧牲患病和羸弱的羊只,來拯救整群羊
他像一個和藹可親的人
他是一個少言寡語的人
他就像一個花瓶,落滿了灰塵的花瓶,直到他被打碎,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
鮑勃將第六顆子彈射進字的頭顱,生命結束。
就像一生命的符號,數量的增減不帶著種族的消滅。
這樣的人也許存在,存在在我們周圍。
凡人鮑勃
一個少言寡語的人
早年的生活比較容易
人們懂得如何做一名男子漢
面對錯誤的事情,你可以挺身而出
你也有這樣做的權利
你也有這樣做的義務
你的生活方式
你所受的教育
使你在挺身而出時有備無患
哪怕被打得滿地找牙
甚至一命嗚呼
后來發生了某些事情
我們通過了體面的法律
律師成了我們的呵護者
過去快刀斬亂麻搞定的事情
現在淹沒在官僚機構的文件堆中
這就是我們說的文明
男子漢再也不能
對身邊的壞事挺身而出
他不得不通過法庭和律師
在漫長的官樣文章中跋涉
女人們要求平等,就獲得了平等
不是因為她們擁有了男人的一切
而是因為男人在秩序的外衣下
統統被閹割
我不管你怎么說
這不是進步
這也不是進化
這是一種疾病,需要有人挺身而出
http://offmask.com/200902/he-was-a-quiet-man/
周日晚上又是兩部電影。第一部是去年就納入計劃的 《He Was a Quiet Man》(曾經安靜的男人),第二部是剛剛看過的《He Was a Quiet Man》。
看第一部之前沒有再看介紹或是影評,只記得主人公好像心理有問題的精神病患者。直到最后才發現,原來那一個多小時完全是主人公短時間的幻想,我一直在跟著一個妄想癥患者一起高興一起憤怒。在好好地精神病了一次之后,決定從一個正常人(或許也不是太正常,who knows)的角度再看一次。因此,雖然是緊接著播放的同一部電影,但對我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兩部。
夢蝶
隨著死亡判斷標準由呼吸消失,?臟停止到腦死亡的轉變,大腦的地位愈發突出。受習慣影響,我們將感性的想法歸于?,或者甚至是所有抽象的意識都歸于心理,而大腦只是一個具體的器官,雖然我們都知道那些想法實際上也是大腦產生的。這是一個神奇的器官,除去那種西式的呆板的僅限于一堆數字的認識,不知道人類對其的了解有沒有達到百分之十。
早上經常會發生這種事,醒來看時間,勉強還能再睡十分鐘
工作壓力大,導致長期心理抑郁,萌生殺人念頭,最后卻被人捷足先登。順順當當地屢次救助女主角,本以為故事會會朝著勵志的方向前進,但是偏偏又讓男主角回到了原點,習慣歇斯底里的人終究還是會爆發,結局讓我有點無法接受,自殺并不是什么犧牲小我救大家的壯舉,自殺也不是擺脫了什么,不知影片的導向是諷刺不珍惜生命的人(電鋸?)還是教導打工者解壓的最好方式是殺人或者自殺?
總之,此片意欲表達的東西太多,但是演員表現很普通,剪輯得也很一般,還是有點失望。
“曾經安靜的男人”弱者又該如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4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