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4 18:06
首映:1995-08-30
年代:1995
時長:112 分鐘
語言:法語
評分:8.1
觀看數:51316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冷酷祭典”經典必看!階級個屁, 反抗你妹
很難硬把主題歸類為貧富差距,電影表現了更多個人化、心理化的一面。
片名中的“祭典”出現在尾聲,在電視劇轉播的歌劇聲中開幕又落下。蘇菲到此刻依舊不帶表情,冷酷到不能再冷酷。
冷酷是因,冷酷也是果。閱讀障礙并不是導致一切的源頭,其實是蘇菲的態度,對待她的缺陷,對待周圍的人。她確實是階級角度上的弱者,受雇于人,命運難免掌握在他人手中,但她個人行為軌跡的發展,主動因素大于被動因素。主人家不能不說是仁至義盡,哪怕是基于主人身份出于禮貌的善良,也無可指摘,沒有人可以或必須完美
看完《冷酷祭奠》,順便看了看別人的評論。幾乎都提到階級差異的問題,富人的偽善自私,窮人的粗野和冷酷等等。但我覺得,這些並不是問題的根源。
閱讀Alfred Alder的個體心理學後,我終於走出二十多年的認識誤區。一直以來,我認為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其問題在於階級,在於貧富分化。可能我們長期以來受的教育都是關於階級性,從古到今,動不動將問題歸咎於階級。但階級是什麼?各種解釋其實都應該迴歸到“人是什麼?”,“為什麼人和人都不一樣”。
個體差異導致人類社會永遠沒可能不存在差異
從奉俊昊可以追溯到夏布洛爾,從夏布洛爾又可追溯到卓別林。后人想講的話,其實前人早就講過,能翻新的可能只有具體情境。寄生蟲要不是結合了韓國國情民生,在這部冷酷祭典面前可能連僅存的優勢都不復存在。
蘇菲代表勞動階級,看起來樸實無知被剝削,口頭禪是“我不知道”。但早年很可能因殺掉父親而遠走高飛,是一顆很容易突破人倫底線的炸彈,無恒產者無恒心;她是不認字的文盲,但工作勤懇認真,所求不過是能安穩地勞動,直到飯碗破碎的那一刻。別忘了孟子說“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首發在微信公眾號:心是主人身是客(shenshike-HK)
======
最近一個當保姆的一篇文字火了,剛好看了一部法國電影《冷酷祭典》,也是講一個給人當住家傭人的故事。我是沖著伊莎貝爾.于佩爾阿姨去看的,誰知于佩爾阿姨倒不是飾演那位女傭。
1
樂利芙夫人在咖啡館第一次見到蘇菲,立馬對她抱有好感。這個瘦削的金發女子穿著樸素、長相斯文,對答舉止和履歷都無瑕可擊。
面試談得很順利,樂利芙夫人當場就決定錄用蘇菲,主動給蘇菲略高于她開價的工資:6000法郎。(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從一開始平淡逐漸發展到瘋狂,隨著兩位主角的性格揭露,不安的氣氛越發強烈,一直到片末一次爆發,還好導演很仁慈讓一家子結束得痛快
這是真實故事改編的,1933年一個有錢人家的女主人和女僕發生衝突,由於女主人本身就有點歇斯底里,平日主雇雙方矛盾不斷積累下,在衝突中大爆發,女僕挖出了女主人的眼睛,並且拿著錘子和刀具瘋狂攻擊兩個小時
很多時候世事是無解的,各種因素混合產生了必然性,當然我們可以一昧指責一方,但這無助問題的解決
社會的組成就是人們互相服務彼此,我幫你打掃做菜,你給我錢
讓娜死于車禍,待蘇菲冷靜清理現場之后,走出莊園,正看到救護車和警車燈光閃爍,處理事故現場。蘇菲就那樣冷漠地站著,而后若無其事地走開。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極具諷刺性的場景:警車在此其實為蘇菲,這位極度冷漠的殺人犯提供了庇護。讓娜死去,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蘇菲的罪行。
影片一直靜靜地展開,說實話,六七十分鐘過去,我并沒有覺得故事有任何吸引力。蘇菲做飯、熨衣,打掃房間,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盡職盡責的女仆,倒是讓娜的突然闖入,肆意地參觀房間,帶走讓人不快的挑釁性。
“冷酷祭典”經典必看!階級個屁, 反抗你妹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