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6 06:06
首映:1990-12-06
年代:1990
時長:114 分鐘
語言:粵語,漢語普通話,英
評分:7.9
觀看數:75592
熱播指數:148
來源網:三年網
“愛在別鄉的季節”大洋彼岸沒有愛
剛剛看完。剛好我是來自番禺,生於80年代初,頗有感觸。自己寫的影評因為keywords被刪了。因為他鄉生活的殘酷,心靈的創傷以致迷惘迷失,所以李紅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說結局不好只是因為沒理解到對這種人生苦難的寓言,同時也是對那個時代社會苦難,香港對自己的迷失的寓言。就轉一篇更抽象更對味的影評,希望不算侵犯版權:
http://movie.mtime.com/10125/reviews/5387965.html
不一定是要美國,才是他鄉。
影片的三個人物,都是identity邊緣化的形象。亞紅是經過強烈的痛苦掙扎失去identity,獲得新的identity失敗而錯亂的形象。南生是找尋identity、串起亞紅和Jane兩個極端形象,起到見證、憤慨和悲憫的抒情功能。Jane是缺失identity,自己沉淪于此,自暴自棄的形象。
亞紅掙扎著守衛著自我。她生活得齷齪而艱辛,但是仍然死死守著自我。當課上的同學有一點點輕佻的意思時,她就發瘋地把他推倒在地尖聲咆哮。她每個月寫七封信回家,念念不忘自己的根。然而在美國受到各種侵犯,忍受各種苦難,不融入不行
一直都知道梁家輝是個好演員,今天看了他演的黑金,劇情很不錯,演的也很好,這里就不細說了。于是就找他演的電影來看,所有就看了這部愛在別鄉的季節。
這是部好電影,90年拍的,而我現在才看到,好不容易在網上找到的資源。梁家輝憑此片得影帝,的確是實至名歸。其實張曼玉也是可以憑此獲得影后的,只是這部影片不是以她為第一視角,尤其是她卷款(洗衣店老板的)逃跑之后,到變成一個在公園里到處騙錢。這期間沒有給她單獨的內心獨白鏡頭,讓張曼玉在片尾見到梁家輝的時候,全靠張曼玉個人鏡頭表演來展示是不夠的,也許她和梁家輝接吻的時候,那眼淚包含的含義太多,可導演你可想過,觀眾沒有那么快的消化速度啊。所有張曼玉本可以變現的更成功!
另外,本片折射了當時的歷史環境,無論是綠卡或者是偷渡去美國,在那個年代有很多,張有心去美國尋求更好的發展,可內心是傳統儒家思想影響和當時國內人性束縛的影響,沒能適應美國。其實很多那個年代去美國的人,現在都是爺爺奶奶輩的,他們的結局也不是這么差,就像中餐館的夫婦倆,不也混的可以嘛
最近都在到處搜刮當年獲獎的影片來觀摩學習,先是看了金像獎的,然后去找華語電影成立最早的獎項——金馬獎獲獎電影,無意間發現了這部《愛在別鄉的季節》,以為是類似于《秋天的童話》那樣講的是異鄉愛情的故事,結果發現大錯特錯,而且影片要表達的內容也遠不止片名里的“愛”字。
穿著類似藍色工作服的服裝的夫妻倆,妻子李紅,丈夫南生,生活條件略微簡陋,體現的是80年代我國普通家庭的一個狀況,其實在《省港旗兵》里邊所描述的廣東普通家庭基本差不多,相比于同時期香港電影里的公寓簡直是天壤地別,交代的背景其實也是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這也是主人公命運悲劇注定的一些線索(省港旗兵是大圈仔入港打劫最后和皇家警察激戰,與本片同樣寫實但是關注的人群不同)。關于在80年代要去美國的困難程度,其實在《中國合伙人》里邊就有側面表現,除了英語要好,有經濟保證之外大使館還會關注你到美國的目的,顯然80年代的中美差異之大
對這部片子最多的評價大概是:“除了名字之外沒有一絲的溫情。”但我覺得就連名字也不溫情,若是愛在別鄉就應該是溫情,或許會感到即使離了家鄉,但是身邊也仍有著愛,可偏偏多了“季節”這樣的名詞,不溫暖也不冷漠,所以這個詞可以有很多結局跟解釋,而往往當名字不直接告訴你溫暖的時候就大概想隱喻的說這個故事很悲情。只是不愿你看不到一絲希望罷了。就像故事的結局即使心寒到顫抖,也還是看到大片的血紅浸染在自由下方,隨著雨水聚集又消散。
經歷過文革,心中的陰影還尚未去除
這不是散文,是一部電影。
在目前《南京!南京!》檔期,談這等小情小調似乎顯得那么不合時宜。
不去看南京因為怕胸悶,看別鄉季節是為能安靜的尋靠一點溫暖。
然而還是打錯了算盤——除了片名,沒有一絲的溫暖。
殘忍、殘酷和冷冰冰的世界。
一對廣東番禺的夫妻,趕上了八十年代末的出國熱,女的(李紅)拼命學英文,每三個月去領館申請一次簽證。穿的是文革結束后的服飾,講的都是一個時期落下的陰影,聽來可笑也悲哀。
終于在上海美國領館拿到了簽證。
剛到美國,她不時寫信,說想回家,她丈夫南生叫她挺下去千萬別回家。
信越來越少,終于,南生收到一封信,要他立即辦理離婚。此后是n多的退信。
……
李紅舍棄了這個貧窮的家庭?李紅究竟發生了什么?
丈夫南生于是偷渡到紐約尋找他的妻子。
南生到達紐約的時候,帶了個印有“為人民服務”的紅本子,六十年代的搪瓷杯,一身破舊的中山裝。語言不通,他去找過去認識的災紐約的同學(畫家),結果畫家同學表現得異常熱情,讓觀者一度不知道導演將如何導下去
我還是覺得戲劇的夸張。 前面申請的艱難,到美國這么遭罪的。。。
弱勢群體,連走路都會因為風而摔倒
“愛在別鄉的季節”大洋彼岸沒有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