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6 14:52
首映:1953-03-26
年代:1953
時長:96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8.6
觀看數:24049
熱播指數:181
來源網:三年影視
《雨月物語》翱翔的上帝之眼
前天去看claude辦的日本電影展,看了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
鏡頭運用的很東方,平穩妥帖。卻自把一系列的運動收容其間,不露匠氣,別有一番華美,差點忍不住拍起手來。
故事撲朔迷離,顯然吸收了中國鬼怪文化的營養。
片中對女性命運的關懷,想必在那個年代實屬進步,不知是否來自溝口對西方文化的兼容。
印象最深的還有彌天大霧中行進的扁舟,在霧里恍然若現,又迷離消逝。只兩個鏡頭已把氣氛烘托得如此詭異,現在看來仍讓人驚嘆不已。
溝口健二電影中的女性始終是在忍受人間苦難的過程中襯托出男權社會中女性的壓抑以及男人在欲望與家庭之間隱忍和選擇的困境,男人的浪子回頭總要在女人自我犧牲之后。溝口健二對處于男權至上社會中女人的歌頌和憐愛在他的多數作品中都有體現。尤其在此片中,源十郎與藤兵衛兩個男人不同的欲望,宮木與阿濱兩個女人不同的性格讓這兩對夫妻的結局迥然不同。雖然最終兩個男人都回歸了家庭,但顯然,源十郎對于情欲的追求讓他的結局更顯悲涼。
戰國時代
日本人對戰爭的反思,平常人的野心,亦真亦幻的人生。追求財富和權力,以此來證明自己,真的毫無可取之處的觀念嗎?人生于世,總要有所追求吧,那么只要不侵害別人的利益,追求權財又有什么錯?冒險真的不可取嗎?拋開電影表達的思想不說,男主和女鬼那一段,還挺好玩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鬼故事,或因黑夜里恐懼無聊,被自己的影子嚇到,或因某些人力無法控制的自然現象,激發了人們的想象,或因不愿忘記死去的親愛的人,魑魅魍魎在黑暗的老木屋中幽然而生。片子里主要有兩種女性形象
看了上海電影節上映的修復片《雨月物語》和《殘菊物語》,由溝口健二分別拍攝于上世紀50年代和30年代。
要先夸一下組委會,畫面和音軌的修復工作做得挺好,扛得住SFC影院的巨幕,觀看體驗不錯,能看到這么老舊的好片實在是感人。要不爽一下字幕工作,第一部直到大概20分鐘才出現中文字幕,第二部可以說基本沒什么中文字幕(一會有一會沒有,而且和英文字幕對不上),而且英文字幕也常常和日文臺詞不匹配(幸好聽得懂日文不然就瞎了)。
兩部連著看下來,我很喜歡這位導演。盡管是套路式的古老寓言故事新拍
溝口健二鏡頭要緩慢很多,更加的悠揚,韻味。
現實主義,詩意。
武士夢想,武士崇拜。
戰爭對人的摧殘,戰爭對人的異化,
溝口的風格沒有黑擇明那么熱烈
船在水上的行徑,表現出一種詩意的情景。
女鬼的出現,他就是視覺中心,人性的盤問
空鏡頭的使用,忽略了老婆被侵占的過程,體現出了悲涼。
男人再看到布料的時候,心理蒙太奇
古典的審美標準,靈動的審美意象,光影的使用。
自己陶器不被認同的一種心理補償。
能劇的使用,觀影群體的迎合。
優美的構圖,日式美學中的優美元素,強調環境的描寫
《雨月物語》翱翔的上帝之眼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