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戰爭電影,關于戰亂,關于殺戮,看完這部片子的時候,心情還是愉悅的。整體氛圍偏喜劇片。當然,從片名開始,片子就開始透露出諷刺的意味。
電影故事發生在佛羅倫薩,是一個藝術的孕育之地,也許在戰亂中,藝術是最容易被拋棄的東西。想起鋼琴師里面,一句臺詞,吃飯還是比鋼琴重要,時間不重要,不被餓死才重要。但是藝術,也才是在戰亂中,能讓大家繼續生存下去的力量。喜歡lady們送男孩上火車去德國的時候,她們一起大聲念著莎士比亞的戲劇臺詞。
電影其實講述的是,在弗洛倫薩

整部電影,特滋潤身心,好的配樂,美麗的畫面,令人愉悅的那么鮮活的人,寫就的故事,在那么一個處處充滿藝術的美麗的城市。
完全可以假裝自己在托斯卡納。里面有很多很多藝術品。當然整個城市也是藝術。人們詩意地生活。
——
我還特別喜歡那個軍官命令瑪吉史密斯,你們要馬上轉移。瑪吉史密斯拒絕的那個架勢實在是太帥了!又會有禮貌,又很傲慢。
——
果不其然,那男的讓女明星簽完字兒,然后要借戰爭的名義讓人把她殺了!比我說的還殘忍。
雖然大家把女明星后來的救出來,然后送到美國去了

美麗典雅的翡冷翠,塔樓,英國墓園,記者,追思會,1935.6.29在伊麗莎白·勃朗寧的墓前,那一天伊麗莎白永遠的長眠在丈夫的懷中。對,就是那個癱瘓了24年,在39歲下嫁給小自己6歲的丈夫然后奇跡般又站起來自己走路的著名女詩人。他們的婚后生活一直都在意大利,于是也就葬在這里塵歸塵土歸土。奧斯卡影后judy 扮演的阿拉貝拉在小提琴《夢幻曲》伴奏下朗誦紀念詩篇,裙裾飛揚,激情昂揚,而遠處,她們來自英國的蝎子幫的一員Mary帶著小男孩Luca姍姍來遲……
luca是女裁縫的兒子,而他的父親是Mary的意大利老板
故事發生在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納大區。意大利既是法西斯聯盟“軸心國”——戰爭的策源地,又是歐洲藝術中心,集雕塑、繪畫等人文藝術之大成。
Lady Hester是個高傲的老太太,逮著機會就要強調自己的丈夫是前英國駐意大利大使,她本人和墨索里尼喝過下午茶,隨時攜帶者下午茶的照片到處顯擺。由于兒子在戰爭中去世,為了保留住家族姓氏,讓自己的孫子男扮女裝,保護在身邊。
Lady Mary是個終身未嫁的意大利人,父親和未婚夫均死于戰爭。作為Luca父親秘書期間,不滿于其父對私生子Luca的不聞不問

莎士比亞的文學以及佛羅倫薩的建筑之美,佛朗哥·澤菲雷里 Franco Zeffirelli通過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將一眾英美婦女和意大利男孩的二戰經歷糅合為一個美妙感動的故事。
其實故事本身不新鮮,甚至過于戲劇化。不過意式幽默將一切過度的drama調和得恰到好處,缺失的交代也顯得不那么重要。戰爭的創傷、成長的苦難在人格堅韌之下無非都是無病呻吟的配角。

【與墨索里尼喝茶】意大利的陽光和可愛的英美女人們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