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31 01:53
首映:2014-05-23(美國)
年代:2014
時長:83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9
觀看數:43087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布魯克林最憤怒的人:感動的劇情片 “what the hell”
我也是個容易憤怒的人。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如自己心意的時候,應該說常常遇到,有時候是天時地利的外界因素。有時候或許,是自己的原因,在過程中自己沒有盡全力,或者自己給予了不恰當的期許。
男主在影片中有一句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他說”人們常說愛是純潔且無私的,但我認為愛是自私且渺小的“,或許愛也是有相對性的。我很好奇,是否真的有無私的愛,有時候我覺得這是有違人性的,可能最會覺得無私的愛便是父母兒女家庭之間的親情之愛,即便如此,父母希望把最好的都給兒女,希望兒女過的幸福
羅賓威廉姆斯的遺作,讓這部電影有了更多意義。有人說在片中的他就是在演最真實的自己,是啊,平時一臉慈祥的好好先生一路上粗口不斷,暴跳如雷,好像死亡是一件令人生氣的事情。
如何去迎接已經精確到分鐘的死亡呢?太過著急的尋求sex和告別party都難以讓人滿意,去買個攝像機還被口吃的黑人大叔懟(這里也是我個人覺得最好玩的橋段了),但最讓我動容的還是父子間的和解。
為什么呢?可能是因為真實吧,我能理解亨利為何憤怒,希望子承父業的他把印好的幾萬張名片揚向空中;我也能理解離家出走的兒子,他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一間舞蹈教室。叛逆的兒子和固執的老父親,直到他們不必再在一起爭斗時,仇怨才會消失。
所以我喜歡羅賓輕輕哼唱的《Autumn in New York》,這首歌和最后父子二人并排而坐的鏡頭共同讓一位老父親的形象活了下去,在電影里是八天,在記憶里會是很遠。
醫生告訴你只有90分鐘可活,那么這一個半小時里你會干點啥?
影片礙于劇情設置所以節奏不是一般的快,這種頗具深度特別吃內涵的故事遇上“飛一般的剪輯”實在沒有討到什么好處,何況類似鬧劇式的劇情推進將本該探討的生命與生活等嚴肅命題變成了一場玩笑。
填鴨式的教育一股腦的全部塞給觀眾,在沒有消化好之前的劇情又添加新的劇情,確實給人以“來不及”的感覺,那些人生哲理大部分人都明白,從電影里看無非是想通過一種媒介來次走心,再感動一下自己,娛樂一下自己罷了,但故事必須得進退得當。
羅賓威廉姆斯逝世前最后一部作品,注定這部電影蘊含著某種傷感而略帶諷刺的氣息。
骨子里絕望的人可能反倒會下意識流露出歡快愉悅的狀態作為盔甲和外殼,所以倘若真能如片中羅賓所表現的那般肆無忌憚的咆哮與發泄,心理學看來應該只是掩飾內心的恐懼和痛苦吧。
極端的憤怒也許并不會徹底毀滅一個人,能帶走生命并激發覺悟的恐怕只有突如其來的死亡陰影。
直視生命最脆弱的結局,才有可能被驚醒的認識到該以怎樣的姿態面對人生所有不堪的境遇和無解的迷局。
全片充斥著濃濃的負能量,從頭至尾的憤怒感讓人深感壓抑。暴走,斥責,爭執,糾纏,謾罵,詛咒,嘲諷,所有這些暗黑情緒都讓我這種生性隱忍抗拒矛盾的人極為崩潰而不適。
劇情直到最后十分鐘才開始緩和,并朝著理想主義的平和方向發展。只是,人之將死,和又何用。
影片花了幾乎所有篇幅來講述生活的艱難和無奈,似乎是想以愛與包容為解藥詮釋正面主題,可惜著力不夠,力道尚淺,涂墨太少,并沒有成功的把人生觀扭轉向積極熱情溫暖的主旋律。
通篇最終只剩憤怒而無解的框架,在故事內涵方面實在欠缺
布魯克林最憤怒的人:感動的劇情片 “what the hell”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