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了祖國而死,要為了肉而死。”本來是帶有搞笑意味,但在結尾在編劇瘦弱背影的襯托下充滿了悲壯的味道。
電影布景簡潔,演員少而精,對光線的運用更是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短短120分鐘所表達的含義極深極廣,無論是對軍國主義的嘲諷,還是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對人性的探討,都在一間小小的審查室通過喜劇編劇和審查官的一來一往中一層層地展現出來。電影語言的巧妙設計使得深奧的內涵具像化,讓觀眾一點點看清軍國主義和官僚體制給藝術是如何一步步套上不可理喻的枷鎖,而藝術又是如何戴著鐐銬跳舞。

在大學里看笑之大學,作業是鏡頭設計。
其實看的時候真的不太注重一些鏡頭設計,一部基本架構于戲劇之上的作品,其實光是聽也能明白,當然,役所廣司的小表情非常值得多刷。
看了這部電影,突然意識到如果我們無關身份,無關機場,客觀的看待歷史,其實每個人都是不得不的去做事情。最后一幕尤其如此,悲涼的隨著歷史向前之感躍然熒幕,我該如何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去看待,難道該說他們根本不值得煽情嗎?
感情是模糊的,無法用任何一個既定的事實去衡量他。向坂和椿一的感情也是模糊的

我一直很喜歡那類細致的刻畫人與人之間,由于對方的出現從而顛覆自己認知的故事。
人與人之間的化學反應真的很神奇。雖然檢察官不懂喜劇,但他懂生活,因而即便是門外漢的角色也能為作家提供很多有意義的視角,甚至還能一起討論、共同創作起來。觀眾和劇作家一起,看著檢察官大人的創作天賦慢慢被引導、表露、激發,同時還伴隨著與檢察官自己長期形成的嚴謹的、不善言辭的軍人作風互相沖突、瓦解,并不時地補上一句“我是外行,你不要介意”…以及最后,檢察官對于劇作家從心底里的認同和仰慕。
“要死的話

《笑之大學》
8.5
①
上帝用七天時間創世紀,所以椿一與向坂也要用七天時間創作一個絕世好劇本。
用筆也好,用鏡頭也好,創作者們本就該有身為「上帝」的自矜自覺。哪怕這群意氣風發的上帝們,一轉身就要對著高高在上的審查部門百般跪舔。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笑之大學》起初很可能只是三谷幸喜這位日本頂級編劇的怨念集結,畢竟再如何技藝精湛的手藝人,面對甲方爸爸的百般刁難,再反復經歷那種從「上帝」到「舔狗」一鍵換裝的刺激體驗,光是要夠保持假笑,可能就已經用盡全力了。

《笑之大學》驚喜連連!“要死的話,也該是為了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