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04:09
首映:2017-07-26(韓國)
年代:2017
時長:132分鐘 / 15
語言:韓語
評分:7.9
觀看數:83155
熱播指數:758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軍艦島:沒啥可說的,又實在想說說
你們的宋老公果然會選劇本。
于是我現在考慮要不要去補一下太陽的后裔o(╯□╰)o。
電影很沉重,而我只想念叨三點。
1、真正的讓人覺得大快人心的,不是一槍斃命,那樣對敵人來說簡直是太過仁慈。
真正讓人痛快的,是崔七星的掄起槍托,掃腿,砸頭,最后用力氣一點一點扭斷宋的脖子,讓宋在肉體的痛苦中感受絕望,然后在疼痛中死亡。
用火也可以。
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反正我看到這里,看到樸戰士揮刀斬首的那一刻,內心無比痛快。
2、尹學哲,本來以為這位扮演者終于要演不是壞人的角色了,結果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當天,央視新聞頻道有一則報道:記者在美國街頭隨機采訪了十個人,問他們是否了解南京大屠殺。采訪結果對中國人非常不友好,其中八個人表示沒聽說過,一個人表示略有耳聞但不知詳情,只有一個人表示了解大致情況,而他是個韓國人。隨后記者將問題換成了是否知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答案幾乎是百分之百的肯定,還不忘定性一句:那是一場毫無人道的野蠻獸行。
別說在同樣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美國,即便在中國,奧斯維辛的知名度也不可謂不高。且不說歷史教材里的記載,《辛德勒名單》中一抹不知所蹤的紅色,《美麗人生》中踢著納粹正步的猶太父親,早已成為超越種族的控訴。在記錄苦難這一點上,沒有什么藝術形式比電影更有力度。
當然以南京大屠殺為代表的日本軍國主義暴行不被西方世界了解,并非主要由于我們沒拍出足夠好的電影。其深層次原因還是二戰以來話語權掌握在西方世界手中,他們所關注主要是歐洲戰場,所以在反思、警惕納粹主義上不遺余力,至于亞洲國家的深重苦難,則似乎是來自另一個星球,適當給予悲憫即可。另外
韓國片《軍艦島》。那段黑暗歷史,殘酷得令人發指。
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講述了日本殖民統治時期,400余朝鮮人被強征到海上的一個軍艦島上挖煤做勞工,做慰安婦,……
殘暴至極 。
那對“茍且偷生”的父女,讓人想起《美麗人生》里詮釋親情和勇敢的父子,完全可以相媲美,很打動人心。
蘇和宋倆歐巴帥且硬氣,但幾乎沒有交集,整個故事架構有點散,線絡總感覺串不起來,或許這也是種表現手法吧。
曾經在電視里看過731部隊的暴行,簡直泯滅人性,在這部片子里,被戰爭扭曲的人性,又何其復雜,卑微。
和平,來之不易。
在日本的高壓政策下
你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朝鮮人
諂媚的 軟弱的 反抗的 背叛的
人的劣根性本就在于此
我國主旋律電影形式上的團結統一
在這部片子面前完全失去了顏色
但是當拋棄這些負面情緒的朝鮮人一同面對槍火站出來時
這種自然而然的感動會在腦海里蔓延
從不同的方面樹立典型人物的確能更好使電影透徹
導演也很好的通過動作或者語言塑造了這幾個角色
美中不足的點在于 有些將電影情節故意戲劇化的成分在里面
有時候真實才能給人最大的感動
花費上百億韓元的軍艦島,在韓國上映當天,曾打破了釜山行的單日票房記錄,乍一看該片似乎又會延續鳴梁海戰的票房奇跡,但是影片的最終卻僅有660萬人次的觀影,還不及鳴梁的一半,也不及04年的太極旗飄揚,毫無疑問,結合該片700多萬人次的損益點,此片的虧損已成定局。
在韓劇tv一睹本片尊容后,又在豆瓣看了大家的評論,可見大家都看出了此片的問題,人物刻畫不足,前戲太慢,高潮煽情太過分,但好在電影對于歷史的態度足夠認真,演員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場面也足夠精彩宏大
影片有兩個場景看著很熟悉。一個是軍艦島上,剛送到島上的朝鮮人裸體排隊,等待著檢查。這個場景讓我想起了斯皮爾伯格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中的一個場景:就是把讓集中營中的猶太人脫光衣服,排隊登記后,換上的統一的囚服。
第二個場景是黃政民飾演的爸爸,在地獄般的軍艦島,仍然和女兒苦中作樂,翩翩起舞的場景。讓我想起了羅伯托貝尼尼執導的《美麗人生》中,在集中營中,一個父親為了不讓兒子留下戰爭的陰影,為了保護兒子的童真,謊稱這是一個游戲,并為了保護兒子,跟他玩起了“捉迷藏”的溫馨畫面。
軍艦島:沒啥可說的,又實在想說說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