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6 00:15
首映:2015-05-19(戛納電影節) / 2015-10-02(美國)
年代:2015
時長:121分鐘
語言:英語,西班牙語
評分:7.7
觀看數:78371
熱播指數:788
來源網:三年影院
【邊境殺手】灰色是黑暗最深沉的投影
3年時間,刷了好多遍。夜景那段單獨刷了幾遍,最后兩個男人的談話也單獨刷了幾遍。
《邊境殺手》 觀后最大的感想是真實。
開場的汽車爆破,尸體,爆炸。節奏都不快,但每次給出的答案讓人震驚,難以置信,轉念一想,這不就是正常的毒品販賣集團干的事嗎。
Kate,一個對毒品集團作案涉入不深的檢查官,時時刻刻都在以正常人的思維,正常的法律思維去判斷問題,當然,還有一個更加幼稚又單純的搭檔。 與其說是故意刻畫這樣一個角色來反襯,不如說Kate就是毒品交易的局外人,就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
紅色與藍色交織的天空籠罩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的灰色地帶,不如說是黑色地帶。
影片開頭,固定的畫面,特警們從右側進入畫面,隨即鏡頭開始跟隨探員運動。在后面的鏡頭里也有大量這樣的調度,主角們總是被動進入畫面而非主動,由此也呼應了凱特被迫卷入這場交易的情狀。維導善于用鏡頭傳遞信息而非臺詞對白,在開頭就交代了影故事發生的環境,通過特寫主角的面部宣告其主角身份。
人物關系則通過演員調度和焦點的變化呈現。畫面之中,人物的情緒緩慢釋放,而畫面之中另外一個人物的部分出鏡則給了觀眾強有力暗示
Totally understand why this is one of his most famous works.
If the so called 'justice' we gain is by cheating ,torturing prisoners ,killing civilians ,wil there be anything different from what our foes do? And if the 'order' we're defending is built on that, should we defend it anymore?
——It's a world where the dog eats the dog,
Where they kill for bones in the streets,
And God in His Heaven,He don't interfere,
■2017.11.17,雨天晚間看完了犯罪類劇情片《Sicario(邊境殺手)》(美國/2015),又一部維倫紐瓦的舊作。最近我簡直中了維綸紐瓦的毒,光這個月就接連看了他的《宿敵》和《銀翼殺手2049》,而《邊境殺手》則是艾米麗·布朗特、喬什布洛林和德爾·托羅三大演技派2015年的一次合作,講述了一個打擊毒品犯罪的專案組深入美國/墨西哥邊境展開的一次秘密行動。電影開篇就是一段令人作嘔的“群尸展覽”,地獄一般的鳳凰城和華雷斯,成為了行動小組開始工作的生死絕境。正所謂“非常地帶,非常手段”
一般掃片的時候很少會看7分的片子,到這部片子明顯不一樣,男二號長得很像小賈!而且非常有戲感,片子展現了一種美國性格,這種性格體現在國家允許去打擦邊球,達到目的!而哥倫比亞和墨西哥販毒團伙的相互斗爭,漁翁得利這種邏輯非常棒。片中讓我們看到了墨西哥這難能可貴!真實暴力,把人性單獨拿出來演繹,應該說引起了共鳴,一個法官失落法官最終通過自己的行為告訴大家人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法律不可觸碰,但是法律解決不了的時候人的能動性就要發揮。聯想到湖南新晃那對母子,這一次法律應該站出來!
現實中的美國把墨西哥當做自己的后花園,把所有低端制造業轉移到墨西哥,地緣政治決定了墨西哥只能當美國的附庸,這造成墨西哥經濟低迷,而墨西哥又是連接南美跟美國的橋梁,因此國內毒品、暴力泛濫......這部影片有點寫實的味道,明面上是講邊境、講毒品,內里卻是影片中馬特口中所講的“秩序”,秩序由誰定?當然不能由販毒集團,由政府說了算---片中主角所說的“讓你見識美國政府的強大”赤裸裸的說明這一點。影片展示的所謂的秩序只是政府政治下的不倫產物---美國政府一邊定法律一邊講道德,但要建立自己不可告人的秩序時,這些法律和道德統統都是垃圾。在秩序下---確切說是在政治下,個人、家庭所有一切都毫無抗爭能力----女主人公更加不用說,墨西哥邊境城市的暴力與無秩也在真實寫照著秩序。影片著力展示了墨西哥警察的家庭,這些鏡頭看似不相干卻很耐人回味:一家人早餐的鏡頭、父親陪兒子踢球的鏡頭,到最后兒子獨對床和餐桌,特別是最后一幫大人看小孩踢球那一段,中間給槍炮聲打斷繼而大家繼續干自己干的事
【邊境殺手】灰色是黑暗最深沉的投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