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4 05:32
首映:2015-07-21(中國大陸) / 2014-11-14(英國) / 2014-12-25(美國)
年代:2014
時長:114分鐘
語言:英語,德語
評分:8.8
觀看數:11710
熱播指數:649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模仿游戲】宏大!在這個即將被A.I.吞沒的年代
相比于《美麗心靈》,兩部劇都是個人傳記,我個人更喜歡這個《模仿游戲》。模仿游戲的故事情節,不僅有個人對學術上的貢獻,而且聯系到當時戰爭的背景,把電影高度上升到了一個層次,將電影的真實性,藝術性,普及性,通過人物的生平及貢獻展示的具有十分的崇高性。舉個很平常的例子,關于數學,大多情況下,我們好好學它,并不是因為我們對他有多么大的興趣,而是我們,覺得它能夠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買菜的地方”。當我看完這個電影之后,我能夠確實感覺到數學對一個民族的影響性,對時代的影響性。
聽說和歷史有諸多不符之處,
比如圖靈其實人際關系沒有很差。
比如破譯Enigma的時候管理那個研究院的軍官并非軍棍。
比如他們并沒有犧牲很多人來刻意隱瞞已經破解的事實,而是德軍根本不相信他們能破解。
比如那臺機器并不叫Christopher。。
圖靈這一生中最多,最值得稱道的狀態,應該是那段在構思破譯機器的時候,不停的跑步,不停的往墻上貼便簽的時光。真正能讓科學家解決問題的品質,是專注。可惜在電影中只有5分鐘。電影是浪漫的,所以對此無法展現太多。
他的際遇,就是我討厭為政府,為軍方工作的原因。我甚至討厭為大公司工作。不管你的權利多么令人生畏,不管你有怎樣重大的理由。我就是討厭被人欺負。
看完之后專門查了一下圖靈和馮諾依曼。感覺他倆都可以稱為祖師爺。馮諾依曼機感覺是圖靈機的一個電子版實現。
1 10幾年前和秋姐聊圖靈的時候就聊過,這個人必須拍成電影吧,Maybe會有一天吧。真心話,這一天來的比想象中早。
2 其實圖靈對于解碼的熱愛遠超過救國救民的情懷,技術宅關注的只是他自己興趣以內的事。這和陳蝶衣給日本人唱戲本質一樣。科學和藝術,是超越政治的。
3 但天才也是人類,他時刻都活在政治里,因為他活在人的世界。形婚,與蘇聯間諜共事,直至最后因性向被逮捕。
同性戀定罪,就是典型的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天才也逃脫不了,所以劇情的最后部分,就是給天才一記耳光。
而這種無助感,觀眾不需要是天才,也不需要是同性戀,都可以代入,個體在群體政治面前的無能為力。
4 配樂標簽太強了。
5 Kk終于選對角色,影史最迷人beard。白羊女的陽光氣質照亮全場,這些年來為了“突破”接演一系列怨婦作女簡直是自己找墻撞,這次重新找回方向感。
6 Bc不止一次提到英國政府欠圖靈一個道歉(免除“定罪”無異于笑話),這部電影算道歉嗎?它過于工整,過于中規中矩,過于意料之中。
一個好學生的四平八穩的好作文,改變不了得事實是
在網上看到的宣傳提到最多的無疑是“同性題材”“同性戀迫害”“國內不會上映是因為同性戀題材”諸如此類。
如何正視同性戀是目前世界面對的一大課題,也是普通民眾茶余飯后討論的談資,是新聞的一個特定博人眼球的題材……所以,我就是抱著這種好奇心來看這部電影的。
這部戲,直到最后圖靈與警察之間“模仿游戲”討論“人類與機器”的區別這個游戲才真正的進入主題,警察對于圖靈提出的“我是機器還是人類”的問題回答是“無法判斷”。這個回答對當時整個社會認知的質疑、疑問,只可惜這個質疑的力量太過渺小,終究抵擋不住社會認知。而后劇情在圖靈接受“化學閹割”之后戛然而止,用文字結束了整個故事。
影片的片名“模仿游戲”很是切中立意,人類or機器,用什么衡量,怎樣衡量,衡量的要素是什么,導演用大幅篇幅在為這些話題做鋪墊,試圖完整的展現基礎,結果基礎展現完了,也結尾了,所有的這些討論不是導演表達出來的,而是觀眾們自己去琢磨的,后面的掙扎痛苦只用了一支發抖的手和無法進行的填字游戲去詮釋,太少了,太沒有表現力了
計算機對我們已經不陌生,一只巴掌大的手機就能夠占用我們一天時間。估計圖靈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無法想象出,自己絞盡腦汁想出的現代計算機原理,在幾十年后成為推動全世界人類科學技術的重要發明。
密碼是一串冷冰冰的字符,但那背后卻是無數條生命。那些在布萊切利每日每夜截獲的大量密電,無時無刻不再困擾著盟軍頂尖的科學家們。每天時間一到凌晨,德軍就會換一次密鑰,這意味著前一天的辛苦全部白費。大量的人工勞作肯定是不行,圖靈想出用"降維打擊"的方法
【模仿游戲】宏大!在這個即將被A.I.吞沒的年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