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燈光映照下,當近乎木訥的圖靈說出“electrical brain”時,從此改變世界的人變成了陋室之中的“奇客”(為啥我滿腦子的“社交網絡”)。說實話,我始終對那個迷倒世界的卷福不甚感冒,誠然康伯巴奇的表演很好,但過于炫技的劇情讓我在第二季后就棄啦(不要打我),夏洛特的話題性掩蓋了本尼作為一個優秀演員尤其是英國演員的用心表演,而這部戲終于為本尼正名。沒有了卷福的傲嬌與拉風,本尼用減法一步步將自己化身為圖靈,笨拙、木訥、拘謹、執拗的令人心悸心疼。沒有抓眼球的偏執狂人的瘋魔式演繹,也沒有程式化的奧斯卡式表演,一如“美麗心靈”中的克勞,始終收著演的本尼用習慣性的低頭、情緒激動時的結巴、蒼白的面容、閃躲的眼神,將這個因為自己與22歲時的牛頓、26歲時的愛因斯坦相去甚遠而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天才的偉大的同性戀科學家刻畫的入木三分。“有時候,正是被世界拋棄之人才能成就無人能及的成就”,上帝造出了前一種叫天才的人,又造出了后一種叫凡人的人,然后用后者毀滅前者,殘忍的上帝

很久沒有挖掘出一部值得進入歷史性的電影了。這部電影的含義太過廣泛,波及面太廣闊。以至于必須細細品嘗,并且加以紀念。
1、二戰意義上講,圖靈機的發明,不得不說是人類“少數人”做著“上帝”抉擇的典型之戰,頗有點陰謀論的意思,但是,人類浩浩歷史長河,陰謀論真假難辨,蝴蝶效應比比皆是,每個人均有意義和環節,但車輪走向與社會的形成,無不是少數人做著上帝,擲出骰子。在所有人以為WW2的結局,無非就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歷史注腳時,其實5個人一臺機器,是歐洲戰場的五指山。
2、同性之愛。不得不說,圖靈是單純的,簡單的,可愛的,甚至古怪的。他說過,機器能像人一樣思考,人又何嘗能夠了解人呢,每個人說著話,卻對方都在猜測他真正的意思。圖靈有話必說,他毫無掩飾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并且一直堅定的認為同性戀遲早會被寬容。那個戰亂紛飛的時代,如同人類每個時代一樣,均有很多同性之友,沒有什么區別。只是作為一個歷史書寫者,被同性之事裁決發配,導致悲劇,不得不說是莫大損失,同時也奠定了他對這一特殊群里的象征意義
【模仿游戲】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記住這個名字《艾倫 圖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