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9 01:59
首映:2004-05-13(戛納電影節) / 2004-08-07(日本)
年代:2004
時長:141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9.1
觀看數:38517
熱播指數:807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無人知曉:歲月溫涼如絲,卻能灼傷眼眸
被媽媽拋棄之后,孩子們還是自己跟自己生活著,吃泡面,用隔夜的泡面湯拌飯,吃便利店過期的飯團。在欠費單上畫畫。看不出不快樂。
四個孩子從公園里挖的土和花苗,用吃剩的泡面盒子來養了滿滿一陽臺的植物,和游戲機或者洋娃娃不一樣的是,只需要不要錢的水和陽光的植物是他們承擔的起的唯一的玩具。
是枝裕和擅長拍細節,為了真實,他真的拍了一年時間,從穿著棉襖的冬天到光著膀子流汗的夏天,小演員也長大了,所以小雪摔死的時候,身體也是真的已經塞不進她住進來時的那個箱子。哥哥帶著裝著小雪的行李箱,坐著列車,把小雪埋在了機場附近的空地。
《無人知曉》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一部電影,導演是枝裕和。這部電影從寫劇本到開拍,構思十五年,拍攝時間歷時一年半,后期制作三個月。最終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令人淚目的一個極為樸素的故事。
是枝裕和用他一如既往的樸實風格,將一個灰暗的故事,用平靜的描述,道出了生活的真實韻味與無窮深意。
《無人知曉》講述的是一個單親家庭,同母異父的兄妹四人被母親拋棄后,獨自生活的故事。故事從她們的生活點滴入手,將溫馨、辛酸、無奈等場景一一呈現。
這部影片的主要人物是一群孩子
是枝裕和將電影的核心場景定格在四個孩子居住的小屋。影片中沒有時鐘,沒有日歷,但時間感卻無處不在。無言的時間背后,是孩子們心中呼之欲出的情感。
明
惠子走后,明擔起照顧自己和其他三個孩子的責任。他盡力做好支出規劃,采購物資,照顧弟弟妹妹的情緒。時間流逝,惠子留下的萬元大鈔慢慢變為千元,然后變為硬幣,明不得不通過各種方式要錢或節約開支。面對越來越大卻無可奈何的生活壓力,認真、隱忍的明也逐漸變得冷漠和暴躁。他只是個十三四歲的孩子,他也想像同齡人一樣買玩具、去游戲廳、打棒球
感覺超好!
鏡頭沒有什么調度,極有紀實感,全是看似隨機拍攝的生活片斷,
但是情節和細節是精心編寫的,全部埋在生活的下面。
就像一個又一個漣漪,輕輕的在河面上出現,
但是卻給予我們,內心巨大的撞擊。
一個如此沉重的題材,卻輕描淡寫的去做,
里面的人對于自己異常的生活境遇,
一個個小孩覺得理所當然,并且總是感覺到愛。
我們看到一個細節:
媽媽給京子涂了紅指甲,然后媽媽消失了。
孩子們自己生活,一個鏡頭:京子的指甲紅顏色已經剝落的快干凈了。
老方說:這就是時間。
媽媽離開了大概半個月,該怎么寫呢?
最笨拙的也是最直接的:孩子問:媽媽一個月了怎么還不回來?
其次的選擇大概是:日歷剝落了一頁,上面寫著日期。
但是指甲油!!!
這是什么樣的考慮啊!!
頓時把我們感動了。
京子打翻了指甲油,木頭地板上留下了紅色的痕跡,滲透在木頭的紋理中。
關于地板,京子第一場戲就是和媽媽睡在一起,
說:“喜歡新的榻榻米的味道,青青的葉子編的吧?”
媽媽說:“是啊,很好聞呢!”
關于指甲油,已經有交待。
所以后來
最近看了是枝裕和的書[《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同時又重溫了一遍《無人知曉》,依舊被結局輕快明媚的四只小身影所打動。但是,看完導演講述的關于這電影點的初衷,我發現自己對“無人知曉”這件事的理解有所偏差。
一直以來,我簡單地以為這個故事在將社會關系的疏離和人情冷漠,“忽視”一詞變得盛行,導致四季即將輪回之時,孩子們的故事才被發現。還有更重要的是,為人父母的不負責任。
而故事的冷靜克制是他的風格,拍紀錄片出身,像是旁觀者,不煽情不吶喊,只是給我們看。
然而,看完這本書
4個孩子、1個母親,一個小房子。3個孩子不能外出、不能尖叫吵鬧。
對于每天都可以自由出入的人們來說,這是難以想象的拘禁生活。
媽媽溫柔地說:“你不需要跟別人一樣啊,為什么非要上學。”
媽媽撒嬌地說著“我愛上了一個人”、“我也有幸福的權利”。
母親的微笑,讓這一切變得理所當然。
孩子們聰明、伶俐、可愛。雖然她們的世界僅僅只有幾個平方,但她們仍舊保有自己的小確幸。
長子阿明好學,長女京子喜歡鋼琴,小雪擺弄著玩偶,茂是調皮擔當。
與其說這是一個家庭,不如說這是個原始部落
無人知曉:歲月溫涼如絲,卻能灼傷眼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