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很想搞清楚二戰期間德國和猶太人到底發生了什么,直到昨天晚上看完了《鋼琴家》,我才算是完整地,真實地目睹了那段時間猶太人究竟遭遇了什么,觀看過程中,無數次的震驚,揪心,都不足以表達這種對人性的迫害。波蘭鋼琴家(一個猶太人)在這次屠殺中,經歷了我們都無法想象的驚恐,崩潰,饑餓,疾病,我承認我從來沒看到過戰爭下的人原來是這樣的,大量的抗日神劇已經曲解了我們無數人對戰爭的認識,顯然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對戰爭是毫無概念的。當然

朋友都嫌這片子平淡。論殘酷,不及其他戰爭片,論人性,又沒辛德勒的名單那么煽情。戰爭又不是一場娛樂,依我看,平淡的不是片子,平淡的不過是觀者自己。
02年初看時,我的工作驟然變化。看這片子,就另樣體會。時勢變遷,個人就變成洪流中的微塵,順勢而為才不至被拋卻。一場世界大戰中的人,選擇更是少之又少。萬事都無能為力,只有幸存,這算是一場微塵的悲劇了。直至最終戰爭即將慘淡收場的夜晚,逃人與軍官坐下來同聽一首鋼琴曲,兩人內心的百感交集,又怎么是坐在那里等著分析電影好壞的人可明了。最終主角靜默地看那條灑滿陽光的泥濘小道時,我忽覺所謂幸福,莫過幸存之后的平安。那時,除上天之外,人再無所懼。
一部二戰電影,論論什么殘酷啊、人性啊,都是為了娛樂而已。揮手痛罵納粹的同時,想想那縱容惡魔,引火燒身的英法又有什么區別?一句話,利益爭到那時那地,已是無人可擋,眾人都不得不上路的洪流了。所以,用藝術充分表達,離不得一個“真”字。只有老S這種和平中長大的人

昨天下了一天的雨,今天的天依舊陰沉。我坐在窗邊敲下這段話之前,把妹妹從床上叫起來吃了午飯。
因為前一晚,她自己跟我說,要記得提醒她好好吃飯。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回家,好好醒來。這些在三年前,很難被視為珍貴。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鋼琴家》,講述了一名天才鋼琴家在戰爭中四處躲避,飽受折磨,卻仍能用音樂治愈自己,最終活下來的故事。
想起重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一觸即發;而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東航MU5735客機碎片扎落人間。
其實很早之前

鋼琴家:緊湊的劇情片 猶太人的慘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