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三聯生活周刊》2018年第22期,總期號989。嚴禁在任何平臺以任何形式轉載。圖片均注明出處,所有權利歸原版權人所有,未經授權轉載挪用后果自負。
兩年前寫的[《路邊野餐》細讀:長鏡頭內外的詩與佛],但愿兩年后還有畢贛可寫。無論優劣,堅持創作是最重要的。
年度最令人期待的華語電影——青年導演畢贛的第二部長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終于在5月15日早上于戛納電影宮德彪西廳舉行了世界首映。今年戛納的東亞電影排片很有意思,前半程賈樟柯《江湖兒女》打頭陣

天亮后,讓我們聊聊《地球最后的夜晚》。
我在剛結束的紐約電影節兩次觀看了這部影片,兩次間隔十天。十天里我也和其他參展影片度過了不少美妙的時間,卻覺得自己始終沒能離開那個夜晚。
《地球》無疑是第五十六屆紐約電影節最受關注的影片。原計劃的兩場放映都引來了長長的standby line,甚至被作為一種現象被剪入電影節的后續宣傳短片。我在第一場排隊2小時沒能得到入場機會,第二場提前四小時才驚險領票。主辦當即宣布追加放映。而十天后追加場次門前的隊伍仍不見短。
這種關注不難預期

請不要隨便質疑影迷眼里的《地球最后的夜晚》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