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9 14:05
首映:2013-03-22(中國大陸)
年代:2013
時長:108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5.5
觀看數:88834
來源網:三年影視
【止殺令】無腦劇情片 當史詩遭遇敏感詞
不得不說當看到這樣一個好的題材被寫成了一個節奏拖沓、主線混亂、情節牽強的“世界大和諧,天下一家親”的“教育片”時很是失望。本片的故事線是:隱居深山的道人丘處機在成吉思汗的邀請下跋山涉水三萬里去勸諫成吉思汗停止殺戮。當看到這樣一條故事線,我們肯定會好奇丘處機將如何勸諫;我們也在腦海中勾勒著丘處機跋山涉水一路所見;我們更會對這個享譽世界的成吉思汗和名揚中國的丘處機產生很大的興趣;我們還知道片名《止殺令》既切題又有氣勢,這樣看來這條清晰的故事線包含了意外、強烈的心理影像、廣泛的觀眾、和一個有殺傷力的片名這四個構成好故事缺一不可的因素,由此推算,這部影片也應該講一個好故事,可是應該只是所用可能性中的一種,還是會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慫恿這部影片去講一個觀之無感、丟之快意的平淡故事。
我認為造成影片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物建置不合理、二是沖突設置避重就輕。
首先來談談人物。第一主要人物丘處機被塑造成了一個典型的“高大全”,他的面相是上天派下凡間的救世主
歷史上確實記載過全真教掌門丘處機參見成吉思汗并且一起論道的事件。《止殺令》也是借著一段事實展開了一篇中原道家文化侵染草原少數民族文化的文化苦旅。
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對于他們的了解,我們很容易就貼上概念的標簽。很明顯,導演在影片里同樣放了這個錯誤,“野蠻”“好殺戮”等都被用來詮釋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民族,他們的血性被置換成“血腥”。在鏡頭里,蒙古士兵的打斗和征戰是血流成河的,每一拳每一刀都要讓人致命;而丘處機的隨從則是點到即止,不傷人性命。這一對比很好的反映了導演的立場:中原的道家文化,這一土生土長的漢族文化所具有的是慈悲和善良,對于自然的順從,對于天的崇敬;而蒙古文化帶著血腥的暴力,帶著征服的欲望。
電影要完成的就是一種召喚,漢民族的“和”文化去消融蒙古民族“暴力”、“血腥”的氣質。 這樣的敘事目的讓漢文化始終處于一種上天般的偉大,像一種天神似的無所不能;而蒙古文化則像一只未開化的猿猴
【止殺令】無腦劇情片 當史詩遭遇敏感詞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