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Planet與Mission to Mars同一年(2000)上映,生存空間拓展這樣的主題(雖然真正的主題其實都是營救),我記得這樣的主題在這之前一年(1999)最特別的是虛擬現實——關于存在的討論,著名的像是Matrix和The Thirteenth Floor。
雖然很久以前就看過Red Planet與Mission to Mars了,但是因為它們有太多的共同點:同樣的紅色印象,紅色的海報,紅色的火星,考察然后突變為營救任務,生命的奇跡,都存在可以呼吸的火星空氣……所以記憶就把它們糾葛了起來,混淆了故事和片名的對應,甚至干脆把它們整合成了另一個故事:
因為地球越來越擁擠,所以人類實施了火星殖民計劃。
人類發射無人飛船,炸開極冠的二氧化碳冰川讓火星產生溫室效應,然后開始了藻類播種。
藻類的光合作用讓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逐步升高,但突然之間藻類和氧氣又莫名奇妙消失了。
為了搞清楚狀況,考察隊前往火星。但是人類的首次火星登陸卻不得不因為遇上太陽磁爆而變成迫降。
接著救援人員也上路了,他們發現了失蹤的藻類以及一種奇妙的蟲子,它們以藻類為食又制造氧氣。

我深表擔憂。
我相信火星上存在著與我們所不同的生命形式。
即使在地球深處都能存在生命,火星上為什么就不行呢?!
如果這些生命來到地球,
天知道會如何對待地球的生命?!
該如何保護我們自身?
我想還不如直接送到太空站去,至少可以保護地球。
如果星外微生物侵入地球,
我想將比類人的外星生命更具毀滅力。
我反對這件事情,我支持登入火星。
好像現在登入火星的計劃是2050年,預算也為80億美元。
我想價錢是差不多,不過可能要換成人民幣來計算了。

【紅色星球】但還是思念地球。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