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6 05:07
首映:2012-09-11(多倫多電影節) / 2013-01-10(德國)
年代:2012
時長:113分鐘
語言:德語,英語,法語,希
評分:8.2
觀看數:69165
來源網:三年影視
《漢娜·阿倫特》質量保證!這不像一部德國電影
<圖片1>
1.
永遠都是 死后的審判 我們把自己當成了誰? 上帝?
我認為 最無用的 最毫無價值的就是 戰中的無作為淪為戰后的審判 對悲劇的鼓吹對屈辱歷史的一再重提 論及戰后責任以及對于受難者死后的關懷
2.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想起加繆的一句話。
加繆說,希特勒模式和斯大林模式的區別在于,前者是由劊子手頌揚劊子手。后者是由受害者頌揚劊子手。前者是從未想過要解放所有人,他只想解放某些人而征服其他人。后者就其最深刻的原則而言,旨在解放所有人,但要暫時奴役他們所有人。
----所有時代的所有執政者,請對號入座。
3.
“他就是這么認為的!他是官僚!”
<圖片6>
<圖片7>
<圖片8>
<圖片9>
4.
“如果假設成立,極權主義的最后階段,會出現一個絕對的邪惡。
沒有絕對的邪惡,沒有集權主義,我們不會看清惡劣的激進的本質。”
<圖片10>
5.
<圖片11>
太精彩的一次演講----
1.“我假設,法庭唯一感興趣的一點在于
1因為阿倫特對于戰爭中人的行為的解讀,讓一場戰爭中個人的對錯,上升到人類行為的普遍性問題,只有承認這是個現實,也許對于未來反人類行為,才有解決之道。因為她的思考、勇氣,才使所有人都知道、看到這個現實。
2思考是自己與沉默的對話,很多時候,我們會將這個權利交給別人,所以信賴,所以依賴,所以服從,從而失去思考的能力,或者慢慢退化,不知道可以思考,認為接受結果,就是理所當然,這難道不是我們的現狀嗎?我們被教育要愛什么,恨什么,支持什么,反對什么,我們是不是在逐步讓度權利?
那段演講堪稱精彩!
“世界上最大的邪惡是小人物犯下的罪惡,是沒有動機的人犯下的罪,沒有犯罪理念,沒有邪惡內心,沒有魔鬼的意愿,實施者是不滿足于作為人類的人,正是這種現象,讓我把它稱之為平庸之惡”
“我的確曾試圖去調和這個極度平庸的人和他聳人聽聞的惡行之間的矛盾,試著理解不等于原諒,我將理解視為我的職責”
“我們將思考稱作我開始與自我的沉默對話,拒絕作為一個人,艾希曼完全交出那個最為人類所獨有的品格,那就是思考的能力,因此他不再有能力作出道德的判斷,這種思考的無能
漢娜的朋友漢斯在演講后批評她以精英的視角傲慢、自以為是地批評猶太人。她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是使很多人感到不快的原因。漢斯這一批評是我認為對于漢娜的一個最大挑戰,盡管她自己到結尾也沒有意識到。
“人們不思考”。這個指控太精英主義、自以為是了。
放到現在,發表這種言論的人估計被歸類為該挨罵的公知。
我雖然也欣賞精英對自身的高要求,但對于劃定精英與平民界限這一做法抱懷疑態度。
書如其人。她《human condition》的argument透露著相同的精英主義氣質。
諷刺的是,不思考的平民的反面---哲學家海德格爾---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納粹的陰謀。思考或不思考,受害與施害,兩者都是無能為力的。
對此,阿倫特會如何回應呢?
《漢娜·阿倫特》質量保證!這不像一部德國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