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國式黑幫
侯麥說:“我們本能地偏愛那些帶著邪惡標志的臉和酒吧的霓虹燈。”法國人不見得喝得慣波本酒的辛辣刺激,但他們喜歡看錢德勒經過波本酒浸泡的劇本,熱愛端詳亨利?鮑嘉那張酗酒過度的臉和永不熄滅的煙蒂。人們喜歡黑色電影的理由總是相似的:那些新鮮的、黑色的、毫不矯揉造作的犯罪,殘酷的動機,失去理性的暴力,成為了平凡虛華生活的緩釋劑、不會宿醉的豪飲。不過,在法國作品中,黑幫電影或是徹頭徹尾的邪惡犯罪分子卻沒有像在好萊塢片場那樣肆虐,它們以一種更加隱匿的“黑色感悟力”和類似宿命的牢籠存在于許多電影中。因為法國導演通常討厭類型片,而黑色電影秉著反類型的口號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固有模式。特呂弗就曾明確表示自己討厭黑幫片,他討厭類型片的陳詞濫調, “有黑幫就難以逃避資產階級的腐朽”。所以,在法國影壇就鮮少出現像《疤面人》、《馬耳他之鷹》或是《教父》這樣的作品。
《預言者》在戛納電影節首映后,立刻燃起了法國觀眾對于黑幫片的熱情。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黑幫片,這是用法國風格拍攝的幫派題材

《預言者》:自由的距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