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0 非常特別的一部電影。
節奏悠長,氛圍沉靜,電影的視聽和畫面語言都很詩性,敘事跳脫意識流,欣賞和理解起來都有一定門檻。4:3的畫幅制式,沉靜哀傷的鋼琴調子,大量多人旁白,以及7成以上都是綠意盎然的空鏡,真的需要觀眾把自己的信任全部交出去才能跟上創作者的思路;但一旦跟上就會發現,其實這部作品很有邏輯且主題明確。
全篇極力淡化人作為社會性動物的存在感,而無限強調他們的自然性。兩代人的從幼到長,從生到死,女人如陸地,男人似海洋,但兩者都終將化作自由渺小的鳥

我一直很喜歡這個簡短且精巧的稱呼
“mama”
幀幀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美麗 吐露于敘述之間
感嘆影像的魅力 揣測瞬息間的生命
母親與樹相擁 孩童終將成為鳥類
展翅高飛是件美好的事情

這是一個家族的故事,導演卡塔里娜?瓦斯康塞洛斯用來記錄祖父祖母,父親,叔叔和姑姑的故事。旁白娓娓道來,畫面充滿回憶的氛圍。鏡頭中有一段拿著凸透鏡來觀看老照片和在輪船上對海的倒景的呈現,這種鏡頭感要比直觀的拍出來更富有韻味,別出新意(凸透鏡工作原理,在焦點之內放大景象,在焦點之外呈現倒像)。一方面,我們通過放大鏡觀察生活中的細微變化,另一方面我們也目睹了祖父常年漂泊在海洋上的渺茫之感。電影中對鏡子的運用也十分巧妙,孩童會凝視鏡子感受自我和自己的成長

許多話都動人,僅摘了這些…
Give me the courage to know that sometimes everything will not be all right, because sometimes things aren’t all right. Give me also the ability to be my opposite. And at the end, when you have already closed all the stores, when you have already turned off the music in all the cafés, when there is no one left in the offices, and when the streets become full of their solitude, let me die, standing up like the trees.$#

人人都在訴說著河流的暴力,卻對容納河流兩岸的暴力視而不見
死亡的人不知道他們已經離世,死亡是一個活著的人才會面對的問題
因為那些有大事發生的日子,像是母親去世的那天,從來不會變成記憶的一部分
它永遠緊貼著我們,像痣一樣永遠存在,但由于鈍痛而無法被傳送去大腦,于是就在我們的肌膚之上存在著
……
真的太美了……古典油畫般的葡萄牙散文詩……每一幀都是一幅畫,可以看出導演美術功底深厚。語言像詩一樣,恨不得全部摘抄下來,整部影片的情感又很細膩動人

鳥的遷徙
數百年前鳥類的遷徙對人類來說是個謎。冬天到來時,鳥兒都去了哪兒,那些飛回來的鳥兒都是從哪兒回來的?紅雀飛走時,畫眉出現在了冬天的樹梢上。杜鵑在春天到來,卻從未于大鷹交匯,從此古人認為他們其實是同一種鳥類,盡管外觀和特性不同,卻是同一種動物。只是經歷了一次變形。
鳥兒的身體不斷長大,以便容納更多的愿望和欲望
鳥兒的胸腔也在擴大,這是為了裝下一顆更大的心臟,來容納家庭,兄弟姐妹和自己以外的事,一顆心開始有了自己存在的理由。
強壯的翅膀,中空的骨骼,有力的心臟

“鳥類變形記”Henrique Vasconcelos出演,我們注定成為鳥類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