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2 06:58
首映:2015-04-30(中國大陸) / 2015-03-23(中國香港電影節) / 2015-04-10(中國臺灣)
年代:2015
時長:119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0
觀看數:91941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念念》不忘,終有回響
所謂念念,皆是執念-我看《念念》
朋友很早就向我推薦了這部影片,一拖再拖,昨天終于伴著午后濃烈的陽光,細細看完。顧城寫過,“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這部片子亦然,當看到育男說:“阿妹,你好嗎?”,于是釋然的感覺,就這樣順其自然地涌上心頭。
整部片子,其實講了四個故事:阿媽的故事,育美的故事、育男的故事以及阿翔的故事。影片前半段節奏奇快,插敘毫無違和感,一個稍不留神就會錯失很多細微;而后半段則明顯放緩并且加以煽情,特別當育男和阿翔分別跟已逝父母進行的奇幻交流,看得我這個硬心腸的人也唏噓不已。
阿媽是個雖處于世俗環境但尤不忘本心的人,所以她每晚給孩子講述美人魚的故事,永遠希冀美好的未來。當她覺得身邊的一切再也無法忍受時,她選擇了逃離,逃離綠島、逃離桎梏。她不是看不起煮面的人,而是煮面的人再也無法容忍與理解她。育美的問題在于她不敢真正相信一個人,哪怕那個人是她傾心相愛的人。她生怕她會重蹈父母的覆轍,因為擁抱和親吻很簡單,而感受對方的內心卻很難很難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孩童時的心結,總在我們心頭縈繞,但是隨著時光冉冉,生命的長大, 多年過去后,它在你心中留下的念想,終究不會是多么驚天駭浪般的感覺, 而是一種小小碎念,時不時地在你的心里,深處,騷動幾下 。 就這樣,當我們,各自面對生命的抉擇,在生命的不斷延續過程中,我們才會了解到,傷害自己最深的,無論它們是自覺還是不自覺的,卻總也是來自自己最深愛的,那一切也都是人的生命成長中的因緣籍會,自然造就而形成的。當我們的過去被時間、空間與記憶困住,什么該留在意念之中,什么該從思念中拋棄,應該是人生難題的最終解答 -----我們的人生,總應也總會有解脫的那一刻,我覺得,還不如讓它來得早一點,以便令我們能將其放下,得以輕裝,前行。!!
我始終記得十來歲的某天,媽媽帶著我們姐妹三去家鄉一個照相館照相,這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絕無僅有的事兒。我隱約覺得媽媽要離開我們,她說的每一句話都像是要和我們分別。我執拗的不肯合影,在推推搡搡中跑著離開了照相館。
媽媽年輕時很漂亮,適婚的年紀村里的對象她都看不上,后來經過遠方親戚的介紹認識了爸爸。“可以嫁到城里并能夠離開那個被姐姐一手控制的家”是促使媽媽在和爸爸見了一面就結婚的理由。
印象中我們過了幾年幸福的小日子,80年代末期工薪階層的月工資還是幾十塊的時候爸爸靠體力已經可以拿到幾百塊了。后來爸媽做了小生意,隨著生意的逐漸冷清,我們三個上學費用生活開銷的不斷增加,他們的矛盾越來越激化,直至有一天媽媽帶著二妹離開家。
影片中很多情節都像是我自己的經歷,父母激烈爭吵的場面,父親咆哮的場面,母親帶著育美離家的場面。
我不是被媽媽帶走的那一個,而是留下的那個,按理說應該更體會育男的心情,可事實并非如此。育美的細微敏感甚至情緒化都深深的刺激著我,仿佛是我自己。
今天之所以成為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無數個昨天的累積,還是因為命中注定就是這個樣子?
梁洛施的臉棱角分明,眉眼里有英氣,這也讓她說起這種話來更有決絕的味道。而這個疑問恐怕不止存在于電影里的人物心里,也無數次的盤旋在眾人的心里過。
無論是阿翔對自己身份認同感的追尋,阿美安全感的缺失,還是阿男對歸屬感的迷茫,好像都是對一個問題不同的發問,而導演給出的解決方法就是自己去和解。
第一次看張孝全的戲,第一眼就喜歡這個演員,眉頭的淡淡疤痕平添些滄桑感出來(私心里覺得他長得有幾分張國榮的神韻),也喜歡他對一些小動作的捕捉。比如在得知女友懷孕后有些茫然的踱步,再下定決心似的牽起對方的手;再比如當自己的實力被質疑時語氣里流露出來的急躁不安,都很有感染力。跟教練的爭吵那場戲很出彩。自己一直以為是眼疾阻礙自己成功,一心想著再拼命些或許能爭個候選選手的資格,可拳擊教練無情地戳穿他并無任何天賦的事實,像一個耳光驚醒一個做了多年的夢,醒來才覺得周遭世界的殘酷,現實反而顯得不現實。他憤怒
這不是一篇關于新電影的“影評”,只是這次終于親眼看到一直崇拜的張艾嘉(只距離五米啊),激動,于是寫下一些粗淺的關于她的認識。
張艾嘉的電影履歷從來就兩極,要么海水要么火焰,她總是不甘心做某種固定刻板的“張艾嘉”,當你剛剛認為:啊,原來張艾嘉是這樣的。她下一部作品立馬顛覆你的看法。
做導演之前張艾嘉已經是金馬獎的最佳女配最佳女主雙項獲得者,在香港以男人婆的形象出現在賣座電影系列《最佳拍檔》里。張艾嘉幾乎是天才型的演員,在和麥嘉、許冠杰等人在喜劇片中以剽悍女警成為賣座女星之前,她在臺灣是以出演溫婉柔美的女性形象走紅。《金玉良緣紅樓夢》里她是林黛玉,而賈寶玉是當時的青春女星林青霞;《山中奇緣》里她是幻夢般的少女;還有多個瓊瑤電影女主角;還有大師楊德昌的獨立導演處女作《海灘的一天》。
你看她就這樣輕松的,成功的,實現了柔美到彪悍的角色轉型。而她成為演員不過是因為她在美國念書整天跟著自由運動到處跑,母親說女孩這樣野可不行,把她趕回臺灣。可她天生就是演員,她的美貌毋庸置疑
我僅僅看了預告片,卻忍不住想要寫下以下幾句話:
1.那個一手劃過藍天白云的鏡頭,畫面明麗得讓人心碎。
2.海的陰暗;海的呼嘯;海里的女人;海里的美人魚宮。如果沒有猜錯,念念兩個字應該對準的是海里的美人魚。
3.預告片里幾個力度很重的畫面。梁洛施在一攤血中拿筆在地上畫著什么;房間里面破碎的一切。在預告片中以一種輕描淡寫的方式表現出來。
4.如果電影氣質如預告片中所呈現的一般。那是極對我口味的風格。
(電影上映后 看完再寫完整的感受)
《念念》不忘,終有回響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