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20:21
首映:2017-09-22(中國大陸) / 2016-01-21(圣丹斯電影節) / 2016-10-14(美國)
年代:2016
時長:73分鐘(中國大陸)
語言:英語,漢語普通話,閩
評分:8.6
觀看數:30129
來源網:三年影院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不一樣的煙火
這是一部紀錄片,講的是中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創作天梯這部作品的前前后后,創作來源,人生經歷等等。
藝術家剛開始的時候,路很好走,只要去自己去沒去過的地方就可以了,但到了一定階段,他就到瓶頸了,需要突破自己,才能進入下一個境界。
蔡國強的爆破技術幫助這位藝術家突破了自己,也創造了額外不同的一種藝術。
這門藝術依托的是蔡國強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火藥爆破行業的先進技術。
在沒看這部紀錄片之前,看過天梯的圖片和相關新聞,當時只以為蔡國強是以為技術高超的煙花行家,但沒想到是為藝術家
宛若外星語言的閩南話,以及影片最感人的藝術落葉歸根,讓我不能忽視泉州這個“天高皇帝遠”的東南小城。
提及泉州時,影片著重突出其對風水的迷信。旁白中泉州雙塔的“鯉魚破網”,畫面上頻繁出現的寺廟、香火等宗教元素,似乎整個城市充滿了唯心主義氣息。尋找和印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繼而與之來往聯系,是人類社會活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正是如此,世界天南海北的不同民族、文化卻不約而同地發展出宗教。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體會到自身的局限與渺小,促使人類不得不尋找與叩問某種無限、強大的力量
摧毀與再生的爆破煙花成了蔡表達的媒介,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有著純粹的一面,但對于國家故鄉他的矛盾與愛正好和媒介是契合的。他的藝術帶著理性,帶著思考。前陣子,剛接觸到個詞叫自我東方主義,我們總是極樂于去表現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對于東方予以簡單化的定義。蔡的東方或許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財富,更多元更包容的而非迎合的或是執于自我的,它不是一昧傳統的東方,不像是每每晚會上的敲鑼打鼓,它更非模仿西方,它代表了從古至今,傳統文化于心的傳承和現代化的詮釋。
影片里$#
8月中,紐約時報T-magazine的art專欄推出《An Architect and an Artist Walk Into a Barn》,其中掛出了一段1分半的視頻,記錄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在美國新澤西工作室的一天,短片結束時,蔡國強騎著他改造的三蹦子花車,扭著身體唱著歌,載著小女兒,“招搖過市”。
我對當代藝術有不可理喻的偏見,但很喜歡這部關于蔡國強的紀錄片《天梯》,也是搖晃的、空間充盈的色彩,火藥飛上天空,爆炸,開出好看的花。
原本被中國人寄予解決長生不老問題的火藥,部分替代性地給死亡的節點和指向,作了酣暢淋漓的了結。
今天晚上大家坐在一個黑黢黢、只有投影屏幕變換著聲影的教室里,一起觀賞了這一部紀錄片。我愿稱之為“觀賞”,因為在我的正常視野(包括余光)內,我們閃爍著光影變換的臉龐,在影片敘述者的聲音中顯得格外肅穆。
看完之后細碎地形成了些許自己的想法,發送到討論區作為作業后,想著何不也發在這作為一種記錄。
【關于“藝術創作的價值”這個問題,我認為這部紀錄片里展現了很重要的答案之一,就是“表達欲的實現”以及“人與人不同層次關系的引發或建立”。】
關于“表達”
在歐洲旅行的時候記住了蔡國強,因為不論到哪個國家的美術館,幾乎都能看到他的展覽,而且都用最大的海報在館外宣傳。雖然是本國的藝術家,除了知道他是“放煙花的”,其他了解的很少。
整部電影是通過“天梯這個爆破項目的開展過程”串聯起來的,并列穿插了蔡國強的成長發展歷程和不同人對他和他的作品的理解。
所有非常出名的藝術家,都會面臨著非常非常危險的境地
爆破是他最初突破自己的形式。蔡國強從小學習美術,一開始畫風拘謹,為了讓自己更開放,他嘗試用炮竹爆破噴灑油彩到畫布上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不一樣的煙火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