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21:22
首映:2016-09-09(中國大陸) / 2016-02-15(柏林電影節)
年代:2016
時長:116分鐘(柏林電影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9
觀看數:24880
熱播指數:232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長江圖】我與你的骨肉相連
典型的“作家"電影,法國人用來對世界宣傳中國的作品,也就是說,外國通過這個電影介紹中國,可氣的是我們自己還居然接受這種介紹方式。
對戛納評選的”作家“電影歸納以下幾點,該電影全中:
一、題材上必須是人性、社會、情欲、宗教、政治或者歷史,而不能是科幻、戲劇或恐怖片(但如果有戛納肯定的作者拍,也被接受)二、表現內容必須是苦難、憂郁、死亡和失敗,而不能說快樂、幸福、活著和成功。三、藝術手法上必須有創新、獨特、難解,而不能是傳統、套路、易懂......
當選片和評獎標準沖選”好電影“被換成選”作家電影“,再將”作家電影“概念拔高到評判一部電影優劣的唯一標準,進而有選片人、評獎人說了算,將平庸的作品送上”作家電影“寶座的大門就打開了,同時也有了將不不符合選片人須要的”好電影“排斥在外的合法借口。
法國雞用一個戛納電影節造就了一個話語系統,然后就像有人告訴他們這塊石頭是寶石,被話語系統圈住的人不會承認自己沒看出“寶”之何在,他們往往會自省為什么沒能一眼看見寶“”
李屏賓的攝影,像一首長詩,氣韻貫穿其中,稱得上佳作。沒能及時覺悟去看影院版,是個失誤。
不知是版本原因,還是其他,沒有看到其他人所講以胡適的詩結尾,影片剪輯中有多處斷層,可見換了兩個剪輯師,仍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
影片一開始,一直想起金基德的《漂流欲室》,情緒中有幾分相似之處。整個片子,對白極少,最好的戲,都在男女主角眼中。秦昊的陰郁氣質,真心是天生的有故事的男同學。辛芷蕾新做的超寬雙眼皮,很容易讓人出戲,好在有壓抑的風塵韻味在。兩個人內心的追逐和對峙
這世界上最燒腦的片子永遠都是文藝片,因為無論你看過多少人的影評,聽過多少種解釋,依然弄不懂電影真正要表達的是什么,每個人都只是在拼湊自己眼里看到的所能理解的那一部分,然而你都覺得這不是全部,尤其是像《長江圖》這樣詩意化的電影,你看到越具體的解釋越覺得不對勁,就好像對于詩的解釋,詩真的有必要解釋清楚嗎?
這是一部推薦給文藝片愛好者看都并不一定能接受的電影,當我一個人坐在電影院里享受包場級別的待遇時,其實我也很怕我會睡過去,幸運的是,作為一個美術系
一星給攝影師和音效師 原諒我就是這么的苛刻 實在被傻逼導演和劇作者搞得崩潰 好好的長江被你們搞成這個逼樣子 尤其是安陸在水下那一刻 我心里一萬個草泥馬 我覺得任何一個生活在長江周圍的跟長江有交集的人 看完這部電影 都想說那三個字 楊超 你贏了 祝你下輩子在長江老老實實的做個船民 祝你這部拍給洋人的大片能夠為你自己拿到一個好名次 也希望你在拍出這么一個爛片以后可以安安穩穩的睡個好覺 你褻瀆了長江 你褻瀆了佛祖 楊超 你是個罪人
我只能理解到這是一部尋根電影 又有些像公路片
也許世代居住于長江流域或是熟悉水利工程歷史的人更有發言權吧
導演很擅長構建畫面 玩弄光影 暗綠的山 氤氳的水 沉郁的背景音樂 刺耳的自然聲 讓人即舒服又壓抑 故事情節也是迷幻的 非線性的 美麗的女主角也許是男主心靈的外化吧
片子太多的意向 隱喻 如注解一般的詩歌都需要仔細去參悟
拿起屠刀也能成佛么 我不想融入這萬家燈火
也許做長江上的一團山火 一尾孤舟也不錯
溯游而上的主人公最終找到了干涸的源頭和墳墓下的母親
但是像注定要離開的女主角和最后的一幕幕畫面一樣 有些東西永遠回不來了
第二遍看《長江圖》,是一個下雨的晚上。
偌大的影院里,只坐了5個人,默契地分散在角落,維持著某種微妙的平衡。
看這部電影是需要空間的。不只是外部,更是心里。
最好不要被打擾,坐在一個視野剛好被畫面裝滿的位置,任江水在眼中蕩開,在心里翻涌。
導演楊超在采訪中曾經說過,他不想拍“游客的長江”。
他說到,也做到了。
<圖片1>
《長江圖》中的長江,不見奔流,不見壯闊,唯有靜謐。它被鏡頭賦予了一種“時間感”,神秘,雋永,無聲無息,不停流逝。
就像是沒有人注視時,長江露出了本來面目。
影片中有大量橫搖的鏡頭,緩慢地掃過一整片江面,那零星的船只仿似靜止,又始終在走,像極了人與時間永恒的拉扯。
抑或是拍航行的船頭,猶如一柄生銹的斧,鈍鈍地劈開江面,于是有了兩岸,有了人間煙火。
<圖片2>
這樣的電影是不好去評論的,它所包含的意向太過豐富,以至于“邏輯”在它面前都變得無力。
不過,這恰恰也是藝術電影的魅力。
一部好的藝術電影,不是給出了一個驚為天人的答案
【長江圖】我與你的骨肉相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