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02:42
首映:2016-12-16(中國大陸)
年代:2016
時長:125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上海話,
評分:7.7
觀看數:32987
熱播指數:1363
來源網:三年影視
“羅曼蒂克消亡史”一個日本軍人的一生
《羅曼蒂克消亡史》,我看到程耳刻意模仿昆汀和王家衛,主要是想營造出一種酷的,逼格高的趕腳,可惜玩砸了。
昆汀的時間軸交錯,特別自然。《低俗小說》里的三段故事疊加,時空交錯,都不是刻意的,而是這種時空交錯是出于對劇情理所應當的映襯。《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時間軸交錯,就是完全沒任何必要了,只能讓人看不懂,感覺剪輯師在拿觀眾撒氣。
王家衛沒有邏輯的敘事,還有貌似瑣碎的細節表達,其背后都是有特別嚴謹的故事背景和劇情目標的,而這些內幕無需觀眾思考,你的心自然會讓你感覺到。我刻意沒用腦子想《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劇情,電影不應該用腦子看,而是眼睛自己會看懂。結果,我整個人看懵逼了,我完全不知道誰是誰,他們在演什么,最終要干嘛。這個電影整個就是顛三倒四,散亂無趣。
電影散場之后,我完全感覺不到昆汀所帶給我的那種酣暢淋漓,也感覺不到王家衛帶給我的那種深刻質感。一切好的導演,好的電影,都不是邏輯跟技術的堆疊。那是一種感覺,一種靈魂的觸覺。就如朱光潛所說的,一個畫家看松樹,他跟伐木工
有了一幫亮瞎眼的卡斯的加持,程耳這次在影像視聽風格上憋勁兒放了大招,看得一幫文藝青年心花怒放。精準測量的嚴謹構圖、極簡處理的臺詞文本和表演、把鏡頭湊到演員臉盤子跟前的夸張特寫,瘋狂且精致的配樂、讓人雞皮疙瘩掉一地的吳儂軟語,包括猩紅色的字幕,讓影片處處充盈著風格化的暴力美學和黑色幽默,把形式感做到了國產電影的極致。但在故事和人物的塑造上,卻明顯感覺“身體被掏空”,失敗的剪輯讓本來就不完整的故事線雪上加霜,也把一大把本來有機會出彩的角色生硬閹割。這部我今年唯一期待的一部電影,成了一根只能聞到肉香的雞肋。
《羅曼蒂克消亡史》每一幀畫面的美感都是經過測量的,頗有向極致形式美大師韋斯·安德森靠攏的感覺
導演程耳的影像語言一直都極具風格,相比于大場面的外景,他的作品尤其擅長封閉室內空間的呈現,有一種強迫癥患者的工整和壓抑。在這樣的場景下,其影片中的人物也都惜字如金,一舉一動都充滿了莊重的儀式感。
《羅曼蒂克消亡史》將這種儀式感做到了極致,每個演員都用舞臺劇的方法繃緊了背端著演
<圖片13>
上周五上映的程耳導演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有人可能覺得矯情,但小編還是挺喜歡它的腔調的,覺得這是今年看得最過癮的國產電影。該片的攝影、燈光、服道化都沒啥可挑剔的,尤其是一眾大腕的演技紛紛在線,大多都突破了過去的自己,和同檔期某片的演技形成了鮮明對比。
有的觀眾對該片的劇情和剪輯略有微詞,認為導演故弄玄虛,搞得影片很難懂。其實并不是劇情和人物關系難懂,而是觀眾對于導演的部分安排和設計不明所以。如果你二刷的話一定會發現,全片沒有一個鏡頭是多余的,導演在其中蘊藏了深深的內涵和解讀空間,簡直細思極恐。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觀眾們經常提到的幾個問題。(涉及嚴重劇透,未看片者慎入)
<圖片1>
1、開頭送點心的小張的故事有什么深意?
首先,這個故事交代了王媽(閆妮)和小張,這兩個對后續情節起推動作用的人物。
其次,妹夫(淺野忠信)給工會頭目(趙寶剛)講這個故事是敲打他要說實話,不然會被陸先生(葛優)識破,后果會像小張一樣。
更深一層,這個故事還暗示了妹夫自己的結局
最喜歡的是畫面和配樂吧,比如章子怡在坐車去蘇州的時候插的音樂是“take me to Shanghai”,明明在遠離上海卻放著這樣的音樂,到底是表達了女主角對自由的向往還是想要留在上海的心聲呢,(雖然最后她的確留在了上海了),非常巧妙。然后還有陸先生全家被殺時放的你在何處,我父,這首歌在片尾日本妹夫的兒子被槍殺的時候也出現了,程耳非常喜歡在殘酷的場景里用輕曼空靈的音樂,既殘忍又美麗。
其中電影很喜歡用對話暗示人物性格和命運,比如章子怡說她演的戲到最后有可能沒有死
電影有些晦澀難懂,細細咀嚼卻回味無窮,像沏了一杯茶,悠悠入口,齒頰留香,非文藝青年慎入。
由于主題太宏大了,倒敘和插敘輪流著來,很容易走神。所以只能從特寫鏡頭去揣摩事件的發展,只刷了一遍,回憶的起來的細節有這么幾處:
首先.影片中對于吃的鏡頭給的又多又足,演員吃得神情專注,食物精致細膩,隔著屏幕仿佛都能聞到味道,大半夜的看的我胃液翻滾,但美好的畫面下一幀可能就是殺戮,傷害,陰謀,它們相互交織,相互映襯,在那樣一個絕望和陰郁的年代里矛盾著共存
“羅曼蒂克消亡史”一個日本軍人的一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