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芝29歲時寫給他愛慕的女子的詩,讓我們見識了最美的風燭殘年。一個世紀后,大衛·林奇用一部電影,還原了相同的主題。雖然一個是以愛情的名義,一個借助了骨肉親情。
俯拍的麥田隨風起伏,縱橫的公路交錯其中,一個73歲的老人,一輛小可憐般的鋤草機,一段愛荷華通往威斯康辛、橫穿密西西比河的生命之旅。
幽深的夜幕下純凈的星光,這一幕是不是只在你童年的記憶里閃現。林奇鏡頭下的星空也屬于夢中的童年,那時的史崔特會和哥哥一起翹首仰望。
古典吉他帶出的悠揚的提琴聲,林奇第一次如此不吝惜音樂的美好,任由我們沉醉在一廂情愿的感動中,自始至終不去破壞。歲月如歌,讓聽慣了噪音的耳朵回到最初的撫慰。
鋤草機一路的風景,晨曦殘陽,閃電雷鳴,山川河流,曠野田園,漫延的金黃,彌漫的星夜,朦朧如詩,印象如畫,緩緩推鏡行進的道路帶著暈眩,慢慢搖向天空的遠方一派空曠。
也許影片的對話略顯平淡,卻剛好契合了老人的生活意味,要么喋喋不休,要么沉默寡言,一會家長里短,一會陷入沉思。用老人的心思來看時間,平淡也是如此珍貴。

很是喜歡這種簡單又讓人深深感動的故事,看到過程中哭了三次,第一次是史崔特在晚上對碰到的離家出走的女孩講自己的女兒的故事時。第二次是在引擎壞掉與一個同經歷過二戰的老人的對話時。史崔特曾經犯下的無法彌補的錯誤,戰爭帶來的傷痛永遠無法彌補,但還是要繼續面對生活吶~
第三次就是結尾吶,即使他的哥哥見他后兩人都無言,之后哥哥也就說了一句“你開這個破東西這么遠就只是為了來看我嗎”,但其實一切一起的恩怨都已經化解,從眼神中,從表情中~
其實這個公路片算是很特別的

觀影前看了一下故事簡介,這絕對不是一個情節劇,一個文藝片的故事,從簡單的簡介中能夠感受到這其中會包裹很多創作者想要探尋表達的內容。大衛林奇拍攝這部影片時已經過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紀,相信他對老年人生活的故事會有較強的駕馭能力。
開場那種濃郁的鄉村氣息就非常吸引我,再加上長鏡頭下,慵懶的陽光慢慢展開這里人的生活,看起來非常愜意,甚至讓我想起了兒時農耕豐收時的景象。
史崔特艾爾文先生決定要駕著一輛割草機前往三百六十公里外的地方去看望他中風的哥哥,他們已經十年沒有見面了。
我們對他們兄弟倆個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并不知道,直到后來艾爾文先生與一位牧師的聊天中才寥寥幾句也沒有說明具體是什么讓兄弟兩個人十年沒有見面,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艾爾文先生駕著那輛割草機在路上都遭遇了什么發生了什么。
艾爾文上路了,鄉村農田里大型收割機在勞作這樣的畫面拍的真美,再加上悠揚的音樂讓艾爾文和他那輛破舊不堪的車子看起來一點兒都遜。
出發了,第一件事情是割草機壞掉了,才開出沒有多少公里就壞掉了

近幾年就突然喜歡這種很平和 緩慢 直接的影片 沒有沖突的人物關系 心跳加速的畫面 影片里大部分人物都是老年人 所以一切都很慢 大量的空鏡 金色的麥浪 青青的草地 藍天白云 非常治愈人心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值得一看!說走就走的勇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