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最著名的作品,除了那部惡名昭著的《索多瑪120天》,當要數“生命三部曲”。《坎特伯雷故事》是三部曲的第二部,雖然沒有索多瑪那樣的絕望與變態,但在淫亂丑惡方面也不遑多讓。電影選擇了原著中的七個故事來拍,在無盡的淫欲背后,也宣泄著對丑惡人性的披露。這就是帕索里尼,他的電影里從來不顯出任何感情色彩,只在赤裸裸地將那些東西暴露在公眾眼前,猶如一架冰冷的機器記錄著這一切。然而這種冰冷的視角往往能夠引發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生命三部曲”還不怎樣,直到后來的《索多瑪120天》出現,帶給觀眾的刺激,真的就是空前的。

請勿轉載
Colin MacCabe / 文
歧義學 / 譯
《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的最后一個鏡頭向觀眾們展示了導演帕索里尼,他飾演了詩人杰弗雷·喬叟,寫下他關于觀眾們剛看過的故事的評論。這份謹慎的手稿緩緩地寫下:“《坎特伯雷故事集》告一段落,講述是為了找樂子”。《十日談》(1971)成功之后,帕索里尼將目光從意大利轉向英格蘭,拍攝在英語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作家的作品,他的重要性如同薄伽丘對于意大利文學的重要性。帕索里尼想要回到現代起源、回到資本主義起源、回到民族語言起源的企圖,如今改弦易轍

印象中的中世紀總是帶著令人難以理解的矛盾性:既在死守清規戒律的日子中享受,又在偷奸耍滑的破戒中得意;人們既追求自由豪邁的浪漫情結,又分分鐘苛求別人謹守道德約束;那是一段黑暗又血腥的歷史,卻也締造了無數后人幻想不及其萬分之一的傳說。放在如今看來慘不忍睹的審美在當時可算是值得夸耀的時尚,而影視作品中的普通民眾所展現出來的只有百花齊放萬馬齊喑的貧窮姿態。上流社會混亂的權力割據讓底層人民的生活受苦不迭,于是奇妙的形成了弱者互軋貧者互欺的局面。而這部《坎伯雷特故事集》

《坎特伯雷故事集》神劇必備的喜劇片 剛買到碟,看看再說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