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林肯》根據歷史著作「對手的團隊:林肯的政治智慧」改編,講述林肯一生最大的成就即:廢除奴隸制。對于這類寫實性的傳記電影,重在其歷史下承載的厚重感受,評價都是其次的,電影整個過程圍繞著“推動憲法第13修正案”而展開,以林肯遇刺身亡結尾;說實話,你我都很難站在一個真正偉人的高度去思考和理解他的追求和信仰,作為后生,當我們坐在銀幕前觀看這段歷史,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亞伯拉罕·林肯致以崇高的敬意,因為他向世人證明,當不同膚色的人抬頭仰望,看到的將是同一片星空。

影片以林肯為主角,故事卻緊緊圍繞憲法第十三修正案展開。顯示了斯皮爾伯格嚴謹扎實的學院派風格和強大的臨場調度能力。
鏡頭之內地點從戰場到議會廳再到家庭裝具風格擺件樣式都如實景再現,人物從總統到議員再到管家士兵發飾裝扮穿著也極具考究。電影可謂是眾生相,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所做的決定都生動而印象深刻。
第十三修正案從提案到議案再到一步步的爭取選票,可謂步步維艱,過程中有義正辭嚴的說服,有背地里并不光彩的爭取,更有激進派斯蒂文森生而不等的妥協

《林肯》電影劇本
文/(美國)托尼·庫什納
譯/珞珈
外景,阿肯色州,詹金斯渡口,戰場,白天
陰沉灰暗的天幕懸垂在積水的戰場上空,水有兩英尺深。大炮和戰車半沒在水中,東倒西歪,車輪在水面下陷入淤泥里,轅軛仍然套在已死或將死的牛馬身上。
一場激烈的戰斗正在進行,聯邦的黑人士兵和邦聯的白人士兵站在沒膝的水中,由于腳下的泥濘而步履維艱,他們用步槍、刺刀、手槍、匕首和拳頭展開肉搏。不講規則與戰術,沒有任何理性可言:這是一場混戰,彼此恨之入骨,決心將對方斬盡殺絕,不留俘虜。
哈羅德·格林(畫外音):我們中有些人此前曾在堪薩斯第2黑人團服役。去年4月我們在詹金斯渡口和南軍作戰,就在他們把毒泉之戰中被俘的黑人士兵全部屠殺之后。
外景,阿納卡斯蒂亞河,毗鄰華盛頓海軍造船廠的練兵場,夜晚
雨霧蒙蒙。聯邦軍在練兵場上扎營。針對邦聯的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港的進攻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兩名黑人士兵站在一支露營的黑人部隊前:哈羅德·格林,步兵,年近40;艾拉·克拉克,騎兵,20出頭。亞伯拉罕·林肯面朝哈羅德和艾拉

【林肯】Lincoln is a legend, but he is a person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