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14:35
首映:2009-01-17
年代:2009
時長:101 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7
觀看數:80410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冷凍靈魂”喪失自我的空虛感
Paul一開始大概也不知道靈魂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靈魂會是什么樣的,只是不敢望向自己的靈魂深處,怕看到的會是令人絕望的一片虛無。當醫生抽出了他95%的靈魂,面對著化作一粒小小的鷹嘴豆的它的靈魂結晶,Paul最初很失望,因為它是那么小,那么看不出任何深意,但仍然是珍視著它的,畢竟是來自自己的一部分。
一直放到Paul被注入“俄羅斯詩人”的靈魂后能看到另一個人的經歷,我才開始有點相信真的有儲存靈魂這么回事。但是隨著劇情推進,發現原來Paul被注入的靈魂其實來自一個普通的女工,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詩人(或許是個業余創作者吧,不過從片中找不到跡象)。這次失誤是俄羅斯工廠那邊為了完成訂單濫竽充數造成的。然而,以為自己得到了詩人靈魂的Paul確實能夠在舞臺上更加從容地表現了。所以,可能真正起作用的不是這所謂的靈魂,而主要是Paul基于所看到的對于這個靈魂來說深刻的記憶,魂牽夢縈的場景,人或事,根據他自己的理解進行的解讀。在Paul看來這是一顆美麗的靈魂,它的主人不應該賣掉它,而這些記憶在它的主人看來卻可能就是沉重的
靈魂究竟是什么東西,是否真實存在,沒有絕對定論,只是它經常被人們提起。它像是心靈支柱,像黑夜中唯一可以指明方向,燃起希望的燈火。
【COLD SOULS】【冷凍靈魂】這部影片中,抽象的靈魂被具體化,實物化了。作為真實存在于頭腦中的一種實物,靈魂就像身體內其他器官一樣,可以被抽離保存,甚至進而有了靈魂交易的黑市。導演用這樣獨具匠心的創意把人領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從而開始探尋"靈魂“這個十分神秘,深重,而敏感的詞。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普通的話劇演員,過著普通的生活,由于出演杯具人物,陷入輕微的無端的抑郁,自怨自艾之時嘗試了抽離靈魂,只保留了5%在腦內。此后的他變得格外呆滯,說話,做事似乎喪失了思考能力,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連妻子的要求都無法滿足,事業上的表現也讓人失望。這樣行尸走肉的形象,刻畫在了一個失去實物靈魂的人體身上,把導演對靈魂的理解詮釋了出來。也許靈魂是人類精神的控制源,是內在無可替代的獨立意識。
故事的第二主角,自己攜帶他人靈魂進行國際間倒賣的靈魂運輸者
看了這部電影,突然覺得我們身上只有靈魂才是屬于自己的,肉體只是衍生品。
你看那么多人整容化妝健身,弄得自己都認不出自己,或者變成了更好的自己。以后繼續自己生活的,還是這個變了樣的身體。
身體在世間或者某個人身邊占了一個位置,享受或者受苦,只有內心的靈魂一直不變地在我們內心凝視著這一切。 靈魂也需要massage,同時靈魂也是主宰者。所以,你要不要把靈魂賣給魔鬼,只管行尸走肉 ?
我一看完2009年獨立制片的小成本科幻片《冷凍靈魂》(Cold Souls)就立刻上網搜尋導演蘇菲·巴瑟斯(Sophie Barthes),信息寥寥,只知道她在此片之前指導過兩部短片,毀譽參半,無甚回響。基本上,巴瑟斯應該算新晉導演。對于一位新導演來說,第一部長篇作品就如此攝人心魄,且主演保羅·吉亞瑪提(Paul Giamatti)在聽到整個故事框架后立刻就同意出演,這成績實在不俗。《冷凍靈魂》獲得了不少電影節的最佳影片或最佳劇本提名,吉亞瑪提也是一貫的高水準,只可惜年景不佳,影片只在美國小規模點映,沒能拿下大規模的發行渠道,反響微弱,真是埋沒了吉亞瑪提的優秀表現。
吉亞瑪提在片中飾演他自己,一位居住紐約的實力派美國演員保羅。他任主角的契訶夫的舞臺劇《萬尼亞舅舅》即將上演,巨大的心理壓力讓他無法人戲分離,苦惱不堪。在得知可以抽取靈魂進行存儲之后,他決定暫時取出自己的靈魂,卸下心理負擔,待舞臺劇公映完畢再植回靈魂。
在靈魂與軀體的兩分論這個古老的哲學話題被實體化之后,一扇充滿藝術創新的潘多拉之門便徹底洞開
人類對自我意識的懷疑和追求。靈魂更像是一劑安慰劑,填補內心的空白。靈魂包含感情,特別是痛苦和共情,及一些記憶類似的東西。
“冷凍靈魂”喪失自我的空虛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9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