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02:00
首映:2021-11-11(中國大陸) / 2018-10-16(華沙電影節)
年代:2018
時長:115分鐘
語言:羅馬尼亞語
評分:7.4
觀看數:21914
熱播指數:1009
來源網:三年影院
《醫者仁心》宗師級!跟中國人一比,羅馬尼亞人實誠得像一群孩子
我對片子里的幾個場景印象深刻。
第一個場景:媒體辦公室
男主在醫療系統內部求助無果后,轉而希望利用媒體發聲,在解釋清楚事情過程后,記者要求拍攝一張他的照片,攝影師找來一件白大褂要求男主穿上,記者似乎覺得不夠像,又在白大褂的前胸口袋里裝了一支鋼筆。實在令人覺得可笑,明明證據充足,足以說明事實,卻不得不在鏡頭前繼續“包裝”,然而結果也不出意料的諷刺——受到媒體公司受到消毒液生產公司的贊助威脅而不得不放棄報道。
第二個場景:檢察院
男主來到檢察院舉報,見到第一個檢察官時
這部片子和前幾天上的《漫漫尋子路》有點像,都是把一個極富戲劇沖突,極容易引發觀眾對現實討論的題材作了反類型反戲劇的處理,顯然,編導們不想把思考的深度停留在淺顯的社會批判,正義必勝好人洗冤的故事雖然喜聞樂見,但那種廉價的勝利在現實世界中未免顯得過于蒼白,不知道這是不是這種中東歐國家電影的某種共識。
兩處印象深刻的情節:第一處是主角Christian去檢察機關陳述案情,連著陳述了三遍,原因是每個接待者都意識到自己無法處理這樣重大的案件,于是只好找來自己的上級
影片有點被譯名耽誤,原片名是一句古英語——Thou Shalt Not Kill,是十誡中的第六誡:不可殺人。就算直譯成“汝不可殺人”,大抵也比現在這個片名吸引人。
影片改編自2016年的羅馬尼亞公共危機——醫用消毒劑稀釋丑聞。這部電影偏紀實風格,多次運用冗長的敘事鏡頭耗磨觀眾的耐心,同時也是為了堆砌窒息感,類似《艾達,怎么了?》,這種窒息感在警察署的那個十幾分鐘的長鏡頭里被推至頂峰:克里斯蒂安連續三次給不同級別的警察陳述事實,直到他忘詞、崩潰、又哭又笑,一切演變成一場鬧劇。
他們說是羅國新浪潮什么什么,他們說是長鏡手持什么什么。
他們是誰?是誰說的?
不要糾結,他們也是聽來的。
他們是從誰處聽來的?他們聽的是誰說的?
—以上算是題記。
當年迷冬寶的時候學過一陣羅語。日常用語簡單語法壹倆仨肆能聽懂點兒的六萬四千分之一瓶子水逛蕩的那種。于是在被小餅干安利的時候(他還說是哥倫比亞的(??;))第一時間就買了最近一場的票。抱著我倒要聽聽你們怎么說pa!的無比端正的學習態度,坐進了包場的電影廳。
整片下來,幾處字幕意譯得有點過
(一)
2021年的羅馬尼亞電影在世界影壇大出風頭,截止到10月份,羅馬尼亞電影已經斬獲4個國際A類電影節的最高獎(柏林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華沙國際電影節)。在年初的奧斯卡上,羅馬尼亞電影《一場大火之后》(又名《集體》)獲得了兩項提名,這也是羅馬尼亞電影第一次拿到奧斯卡的入場券。這樣的“電影小國”為何會出現如此的奇跡?其實這并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羅馬尼亞電影早已在世界世紀范圍內享有盛譽。
[集體]
[#狗糞女孩]
[倒霉性愛,發狂黃片]
[奇跡]
一個掩藏了十年之久的公關丑聞,被另一樁同樣緣起腐敗的慘劇揭露。
2015年10月, 羅馬尼亞首都Bucharest 的一家叫Colectiv的夜總會突發大火,造成64人死亡。
火災發生時,金屬核樂隊 Goodbye To Gravity的主唱Andrei Galut 正嘶吼道:F*** all your wicked corruption. It's been there since our inception。(去他媽的所有邪惡的腐敗,自我們成立以來就一直存在)突然他停了下來,說道:有什么東西著火了,這可不是我們表演的一部分。
直到這時,觀眾才反應過來危險的逼近。幾秒鐘之內
《醫者仁心》宗師級!跟中國人一比,羅馬尼亞人實誠得像一群孩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