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有點被譯名耽誤,原片名是一句古英語——Thou Shalt Not Kill,是十誡中的第六誡:不可殺人。就算直譯成“汝不可殺人”,大抵也比現在這個片名吸引人。
影片改編自2016年的羅馬尼亞公共危機——醫用消毒劑稀釋丑聞。這部電影偏紀實風格,多次運用冗長的敘事鏡頭耗磨觀眾的耐心,同時也是為了堆砌窒息感,類似《艾達,怎么了?》,這種窒息感在警察署的那個十幾分鐘的長鏡頭里被推至頂峰:克里斯蒂安連續三次給不同級別的警察陳述事實,直到他忘詞、崩潰、又哭又笑,一切演變成一場鬧劇。
1989年東歐劇變,羅馬尼亞革命對齊奧塞斯庫的控訴與判決,讓羅馬尼亞改變了“顏色”。可資本主義的進入與逐利,并沒有讓后社會主義時代的人們迎來更好的生活。在《醫者仁心》中披露了醫院是如何淪為商人獲利的屠宰場以及官員貪污腐敗的重癥地,資本對人的異化,或者說權力的資本化,使得體制內九成以上的人甘心違背道德收拿好處。面對如此現狀,對個體或某一群體的追責都是無力的,人們應該直面的是整個結構所出現的問題。于是,電影借用對現實的批判也在隱隱地追問過去。

這部片子和前幾天上的《漫漫尋子路》有點像,都是把一個極富戲劇沖突,極容易引發觀眾對現實討論的題材作了反類型反戲劇的處理,顯然,編導們不想把思考的深度停留在淺顯的社會批判,正義必勝好人洗冤的故事雖然喜聞樂見,但那種廉價的勝利在現實世界中未免顯得過于蒼白,不知道這是不是這種中東歐國家電影的某種共識。
兩處印象深刻的情節:第一處是主角Christian去檢察機關陳述案情,連著陳述了三遍,原因是每個接待者都意識到自己無法處理這樣重大的案件,于是只好找來自己的上級

《醫者仁心》一個人 對抗整個制度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