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初,一部羅馬尼亞紀錄片入圍第93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及最佳國際影片雙提名,這是羅馬尼亞歷史上頭一次有影片進入奧斯卡角逐,這部影片即是《一場大火之后》(又譯為《集體》)。該片講述了2015年“集體”俱樂部突發大火,因消防系統疏忽使得夜店顧客被困原地,最終導致幾十人死亡、百人燒傷的事件。大火中有37人僥幸逃過一劫僅受輕度燒傷,卻全在醫院治療過程中因感染去世,這不得不讓人們聚焦于醫院及其背后的醫療系統。緊接著,一系列關于“消毒水稀釋”的深度調查與報道由此展開

他們說是羅國新浪潮什么什么,他們說是長鏡手持什么什么。
他們是誰?是誰說的?
不要糾結,他們也是聽來的。
他們是從誰處聽來的?他們聽的是誰說的?
—以上算是題記。
當年迷冬寶的時候學過一陣羅語。日常用語簡單語法壹倆仨肆能聽懂點兒的六萬四千分之一瓶子水逛蕩的那種。于是在被小餅干安利的時候(他還說是哥倫比亞的(??;))第一時間就買了最近一場的票。抱著我倒要聽聽你們怎么說pa!的無比端正的學習態度,坐進了包場的電影廳。
整片下來,幾處字幕意譯得有點過

1989年東歐劇變,羅馬尼亞革命對齊奧塞斯庫的控訴與判決,讓羅馬尼亞改變了“顏色”。可資本主義的進入與逐利,并沒有讓后社會主義時代的人們迎來更好的生活。在《醫者仁心》中披露了醫院是如何淪為商人獲利的屠宰場以及官員貪污腐敗的重癥地,資本對人的異化,或者說權力的資本化,使得體制內九成以上的人甘心違背道德收拿好處。面對如此現狀,對個體或某一群體的追責都是無力的,人們應該直面的是整個結構所出現的問題。于是,電影借用對現實的批判也在隱隱地追問過去。

《醫者仁心》關于電影背后2016年羅馬尼亞消毒劑事件的衍生閱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