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電影、音樂等等藝術作品,通常會把"華彩"安排在作品的尾端。所以,當電影《亨利之書》放映到5分鐘處,亨利在老師的點將下走上講臺以"財富"為題完成的口頭作文,雖字字珠璣我卻以為那只是影片眾多閃光點中的一個。
亨利到底說了什么,竟讓還沒來得及完全進入影片氛圍的觀影者,瞬間就被這個12歲的小男孩徹底俘獲了?
亨利說:"我們的財富,不是寫在簡歷里的那些東西,也不是銀行賬戶里的數字,而是我們的人生中幸運地擁有了誰,以及,我們能留給他們什么"。
此言說罷,下課鈴聲響起
生離死別的刻畫不是重點,可影片的確讓人傷感,然而又講不出具體因為什么而傷感,或許這就是觀眾無處安放的情感!亨利是主線,他象征美好的事物、純粹的人性,但同時也充滿矛盾,我們的情感因他而動,他的身上被寄予向往,而他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們總想要最直接的大團圓,而影片告訴我們,生活有時就是迂回曲折,真相有時就是若隱若現,但這不會改變美好生活的本質!情感不一定非得有地安放,兜轉游蕩隨心而動亦是安詳!

太多槽點,編劇大鍋。
"天才少年策劃謀殺"主題很有看點,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沖著這個點進去看的,結果完全沒有看到所期待的精密策劃。看著花里胡哨的一頓踩點,最后一實施,這不就是遠程狙殺嗎?就是如此樸實無華……
前半段鋪墊自動裝置,主角少年工程師獎,包括影片開頭導入部分展示筆記畫面,一度讓我很期待會不會是策劃自動裝置謀殺,或者說是某種類似自動化的事件疊加的結果。然而自動化裝置只是出現在了最后點醒母親放棄謀殺的部分!就這?!我急需一個氧氣瓶。
整部電影內容分配完全失衡

冷漠是比暴力更可怕的事。不愛這個世界的人如何被愛。
在認識了紛繁的世界之后,一個有能力,有見識的孩子,選擇了善良。與其說是聰明,不如說真的是思維成熟、精神境界很高,看人看事都比較通透了,仿佛只是身體被縮小的大人而已。區別于一般孩子的幼稚,也區別于因為沒腦子為非作歹,只能被迫接受和平相處的大人。
說實話前面的演繹實在精彩。角色互換的表演,孩子在死前準備好一切后事,安慰家人,強忍著悲傷,維持理智。可再聰明,也難以消除自己的感情帶來的影響。
henry在最后一刻掙扎著要看天空

《亨利之書》:媽媽教的財富觀里有什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