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6 09:54
首映:2014-07-18(中國大陸) / 2013-09-07(多倫多電影節) / 2013-11-29(美國)
年代:2013
時長:147分鐘(中國大陸
語言:英語,南非語,科薩語
評分:7.0
觀看數:64653
熱播指數:1543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2013佳片有約,曼德拉的價值
曼德拉去世,上帝或許帶走了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后一位具有全球性威望的傳奇政治家,不知要過多久——唯一肯定的是需要很久——才會誕生下一位曼德拉式的人物,令全世界為之敬仰——從美國總統到香港樂隊。
《曼德拉》是一部全景式的電影,幾乎涵蓋了曼德拉人生中所有重要的歷程。從他在南非的茅草屋里開始,到在總統位置上結束——后來的事我們都知道:曼德拉盡享哀榮,令全世界為之落淚。
曼德拉出身于南非的黑人貴族階層,在部落統治結構里,他的出身甚至不亞于王族,但白人殖民者摧毀了固有的黑人權力體系,一方面他們實行的種族隔離政策給黑人原住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帶了現代社會的各種物質精神文明:曼德拉家族中唯一上過學的成員,在上完教會學校后接受了西式的高等教育,雖然輾轉數個大學,但頑強的曼德拉逐漸掌握了殖民者帶來的法律知識,并逐漸成為他自己反擊殖民者們的武器。
曼德拉與非國大既搞過暴力斗爭,也進行過長時間的非暴力運動。所以我們在電影里可以經常看到曼德拉在法庭上慷慨陳詞——白人殖民者帶來了法律體系
激情是做一件事的開始,理性是好的結局的保證。
面對長期挑戰身心極限的折磨,曼德拉堅韌得讓人心生敬意。在遠去了高呼吶喊,也無法熱血奔走,只能困于狹小牢房里一人獨挨漫漫歲月時,他如何面對這樣的落差?在那個信息傳遞緩慢,從而無法及時獲知外界形勢的時代,他如何免去了無法參與斗爭的焦慮?當在獄中得知母親、大兒子去世的消息,自己只能在牢房里悲傷和悼念時,他如何平復那種生為人子和人父卻沒有盡到義務的缺憾?妻子溫妮以一人之力獨自對抗身處的險惡環境,搞運動、被迫害、養孩子
這篇不評論導演演員剪輯,全是個人亂發矯情的地方,不喜趁早打住。
——————————————————
Nothing is black or white這句話是前幾天在紀念品商店買冰箱貼的時候看到的,全是關于 mandela quote的冰箱貼。第一次看到以為是在講搞政治斗爭一定會有灰色地帶,看完電影后,覺得這句話真是點醒主題,還同樣適用于膚色的沖突。
典型的好萊塢勵志片,結局讓我有rudy 和 argo 的即視感,但還是把我感動得一塌糊涂。特別是看電影之前坐在車里轉了兩個貧民窟,電影的一切背景都特別有場景代入感。第一次看到mandela的名字是在讀者上,講他在獄中種番茄的故事,電影也側面表現了出來。
就電影前二三十分鐘,當時心想的概括是,這尼瑪是要講偉人和他三段不凡的性體驗么!但后面winnie表現演技都太棒,讓我可以忽略前部分稍微不大懂節奏安排的愛情故事。我不大了解真正的歷史,但就情節上看,如果沒有winnie一直在斗爭,mandela也不會就此成為影響力這么大的黨派領袖。
第四顆星給winnie的話,那第五顆星給快到結局是mandela的電視演講
今天中午看了這個電影,看到了他的堅強,堅持,堅毅,我也看到了肩負使命的強大力量,也看到了演說的力量,話語有靈魂,也就會直達人心,我在想到底是什么樣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呢?大半生都在困頓里。所以一定是心里有光對吧?對的!一定是心里有光!我感受到了他帶給我的精神力量!強大!要不斷的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曾經,湖大提起撰寫歷史與做人的準則其實同理。如楊雄贊評司馬遷:“事核,文直,不虛美,不隱惡,辯而不華,質而不俚。”作為一個觀眾,可以看出曼德拉這套電影有嘗試遵循類似的原則。戲的前半部分絲毫不回避曼德拉的私德有虧,而且跟甘地,孫中山和馬丁路德金等雷同,都是風流成性。當第一任妻子責怪他埋首于運動不顧家庭還跟女支持者偷情時,他的回答是他僅僅為了人民利益服務,有些無力逃避感。轉頭妻子動手,曼德拉直接用武力鎮壓。到此處,可以看出導演想表現的不是宗教式崇拜的完美領袖,而是人無完人,人性的缺陷與優點可以在一個偉人身上共存。也許政治熱情與情欲同源,炙熱強烈到足以徹底轉變一個社會或者國家。但歸根到底,此戲遜色于同樣關于黑人權利的為奴十二載。它粗礪蒼白,像流水帳也脫不了歌功頌德的底色。剩下最可圈可點的地方就是理清幾個錯誤認知。文科生如我,在沒有細習南非現代史的前提下,每當教授要求舉出非暴力運動的實例時,經常把甘地和曼德拉直接順口而出。事實上,有頭到尾南非的反種族隔離運動都存在雙方暴力對峙
以曼德拉為主角的電影有數部,部部精彩,其中尤以摩根·弗里曼飾演曼德拉的《成事在人》值得關注。在國內公映的這部電影,是得到曼德拉本人親自授權的傳記電影,2013年12月5日在倫敦舉辦首映禮時,現場觀眾得知曼德拉去世的消息,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世界政要都在第一時間發表了對曼德拉致敬的言論。
電影改編自曼德拉自傳《漫漫自由路》,影片的制片方也是南非的一家電影公司,這意味著《曼德拉》并非一部按照好萊塢經驗拍攝的作品,它更多地遵循了曼德拉在自傳中所傳遞的個人意志、價值觀,也可以視作南非人民對他最真實的評價。
沒有反襯、對比與升華,沒有拔高、涂脂抹粉、臉譜化,影片由曼德拉孩童時期的一個奔跑鏡頭開始,直接切入他以律師身份為黑種人爭取權利的故事,影片特地展現了曼德拉年輕時作為律師的狡黠一面,在被推舉為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領袖后被捕,開始了27年的牢獄生活,這27年,改變了曼德拉,看待種族問題、政治紛爭有了更成熟的想法。
《曼德拉》對獄中生活的展現,很容易令人想起另外一部與它不相干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2013佳片有約,曼德拉的價值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