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到是這樣的風格,反而有點后悔因為時長選擇了換票從院線到家中自行觀看。
中間有段與觀眾的互動,聽到第一聲響閉眼,第二聲睜眼,也變得毫無氣氛。
色調非常喜歡,想到了《春光乍泄》的海報。
本以為是個冗長風景片,沒想到挺多細節和近景,以及不少有意思的對話,和旁白跟觀眾的隔空對話。
雖然里面出現人物眾多,其實就幾個主角,一個運動員男主角Giorgi,一個學醫女主角Lisa,還有一個做小生意的大叔(雇傭了女主角,還因為隨手找人幫忙偶遇了男主)。
以及拍電影的Nino姨和Irakli叔

描繪小城溜達生活的流水賬,沒有凝練主旨的散文詩。
看到最后也很難對仰望天空和看到什么作出回答,或許影片本來也不希望我們有明確的答案。
回憶和設想了自己仰望天空的時候,想了想,大約是消化一些東西,接受一些東西,目光落回天空下的世界的時候,更柔和更包容,有的時候會更篤定,有的時候會嘆一口氣。
快到結尾的時候,喬吉騎上自行車,“生命中出現了別的人,我思念你白了頭”的民謠響起。一度覺得就是這樣幸運又無奈地結束了,遺憾太過平常,遺憾無處不在。但沒想到

這是一部如果沒有電影節很可能更湮滅無聞的電影。
這是導演亞歷山大·科貝里澤的第二部作品,拍攝于格魯吉亞的第三大城市庫塔伊西,冷門導演冷門城市。這部150分鐘的電影沒有故事,或者說聊勝于無。
主線故事就是一對年輕人的邂逅。足球運動員喬治和年輕藥劑師麗莎在街頭偶然相遇,他們約定再見面。但他們的愛情遭遇“邪惡之眼”的詛咒,幼苗,雨水槽,甚至風,都想提示他們,但他們沒有明白。于是第二天,他們的相貌發生變化,喬治和麗莎變成了另一個喬治和麗莎,而且他們失去了自己最擅長的技能和知識

格魯吉亞電影《當我們仰望天空時看見什么?》首度引發關注,是在2021年初的柏林國際電影節,它拿了最高調的會外獎:主競賽單元的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除了看起來是個日本電影式的流行長片名,小國家、電影冷門地區的電影,很難引發持續更多的關注。小,意味著波動起落,產量不均,整體上,也缺乏國際平臺的曝光。
大半年過后,《當我們仰望天空時看見什么?》先是拿下了平遙國際電影展羅伯托·羅西里尼榮譽的特別表揚,又打入《視與聽》雜志的年度十佳電影榜單。
然而,本片并非戰力超群的程咬金

因為看的是平遙首映場,所以能夠看到導演錄下的映前視頻。
視頻里,一張看起來柔軟舒適的扶手沙發,一個潔白的看起來很先進的電暖氣,一個男人帶著口音的英語聲音。
情節和環境都有了,只是沒有人物。
“你知道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隱形的時候,只不過你們剛好遇到了我隱形的時候。”導演的聲音回旋在小城之春的影廳里,我在黑暗中聽到了觀眾們的輕笑。
也是第一次在導演的視頻里見不到導演呢。
真是個有趣的人。
說回電影吧。
黑色幽默伴著離奇的故事延展,節奏緩慢,但從不缺驚喜的設定與細節的安排。

《當我們仰望天空時看見什么?》:我偏愛許多此處并未提及的事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