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一點愚見~水門事件雖然被看成是尼克松本人親自策劃的一場可恥的竊聽風暴,但是在美國利用國家權威監視公民隱私在任何時候都是正常的,在當時的背景下只要你是共黨你是黑手黨,無一例外的你都會受到監視。
但是尼克松卻觸碰了一條禁忌不是他企圖竊取競選對手的資料,而是他觸犯了雙方競選團隊的利益領域,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
縱觀起短暫的總統任期,其于1972年2月首次訪華,打開了兩國關系的大門,成為訪問中國的第一位美國總統。訪華期間中美兩國政府發表了著名的《上海公報》。尼克松為打開中美關系大門并為改善和發展中美兩國關系作出了重要貢獻。1973年,結束了越南戰爭。同年,蘇聯領導人回訪美國,雙方宣告冷戰結束。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自動辭職的總統。
結束對華、對蘇敵對關系,結束越南戰爭,對世界來說是再好不過了。然而對于美國的軍火商、那些套利者,這簡直是一場大災難。越南戰爭是牽制紅色中國最好的駐軍借口,是軍火商最好的武器試驗場,倘若侵占越南成功

又一部沖擊奧斯卡寶座的電影,原以為政治色彩很濃,一看原來是一場智慧和膽量的交鋒。導演朗?霍爾德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大銀幕轉型,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場話劇,而是一部緊湊、連貫的電影。
故事講述1977年尼克松在水門事件后下臺,卻始終未曾對公眾承認過自己的錯誤,欠美國人民一個道歉。英國的Talk Show Host福斯特便踏上了采訪尼克松逼其認錯的偉大征程。典型的小人物戰勝大智慧的傳奇故事。如期發展,福斯特團隊招不住尼克松滔滔不絕的自辯,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大戰前夕,尼克松打來的一通電話成了一切的轉折點。次日,福斯特破釜沉舟,一役定勝負。
那一通電話將福斯特和尼克松聯系起來。雖然看似天壤之別的兩人卻有著息息相關的地方:同樣憑借努力攀登高位卻依舊受到勢利小人的冷嘲熱諷,同樣遭受著比比皆是的失敗者訓言,同樣做好了被同情的努力卻仍要遭受莫大蒙羞。
這與當代的一個政要人物頗為類似——布什。
布什與尼克松的確有著很多類似之處:尼克松的越南戰爭,布什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政支出

“對話尼克松”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