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沒有沖突我也要給你制造沖突,甚至要給你制造現實中難以發生的沖突——這估計就是《救贖之路》制造沖突的理念。
一個父親的兒子被一輛車給撞死,肇事司機逃跑了,但警察不盡心,憤怒的父親只有自己調查,自己找律師,但卻無意中發現,自己找的那個律師居然就是撞死自己兒子的那個兇手。
這樣情節設置就是一種為沖突埋下伏筆的設置,然而導演沒有給觀眾留下了太多的懸念,一開始就亮出了這張底牌,因此我們所關心的不是這個案件的開始和結束,而是被影片中那兩個男人所吸引,同時也期待著那個父親知道答案的那一刻的爆發。
失去兒子的男人終日傷心憤怒,而“兇手”卻也因為自責而變得惶惶不可終日,在兩者間一個很有意思的角色——“警察”——對前者不作為,而對后者唯一的一次“自首”也不重視,“警察”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將這兩個同樣痛苦的男人拋棄,也造成了最終將他們推向沖突的最前端。——這個社會沒有幫助這兩個男人完成自己的救贖。
兩個男人的痛苦都是源自于對自己兒子的愛,一個是喪子之痛

如果你曾深刻的為以下的畫面觸動過----你可以分不清楚胡圖人或者圖西人,但你不能對從你眼下45度仰望過來的一雙雙眼睛視而不見;如果你沒有在意,這些孩子本身黝黑的皮膚,或骯臟或者更帶著疾病的身軀;曾經那么久的半個下午盯著這些鏡頭,隨著路斯沙巴吉那到處去忙碌,心里感覺如果還有其他的欲求,那便是骯臟的想法。-------評《盧旺達飯店》
如果你曾深刻的喜歡這個紀實,那么強烈推薦你另外一部作品《救贖之路》。人怎樣才能從將近死去的心里,完成自我的救贖,一種叫做自私的東西,一種叫做逃避的東西,絞索著的,是最后那一點點靈魂可以自我解救的空間。。

《救贖之路》2007,我們需要愛更需要寬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