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倫王國是在公元前1894-1595存于世界的文明發源地。但它最終走向了消亡,其原因在于它的另一些含義,“罪惡之都”,“奢靡迷亂的城市”,想想你就知道了。
電影《巴比倫》則聚焦于好萊塢默片至有聲電影階段,大概是1920-1950這個時間段。影片名自然就帶著上面的那些隱含意味。爆裂發展帶來巨量的財富與聲望,身處其間,自然可以感受到人世間的驕奢極欲與五彩斑斕。
為了展示當年的盛況,電影里類似的震撼場面比比皆是。
在故事層次上,《巴比倫》則有著與《紅樓夢》非常相似的宿命味道,盛極而衰

如果一個文明發展到了只能捏他過去的自己,那它無論多么精致,多么光鮮亮麗,它都已經毫無疑問走到了盡頭。
近年來好萊塢編入電影發展史的電影一部接一部,而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里頭總能看到布拉德皮特的身影,從昆汀的《無恥混蛋》,到2019年《好萊塢往事》,2022年《金發夢露》,再到這部《巴比倫》,而橫向再看看還有講美國汽車故事的《極速車王》,美國籃球故事《氣墊傳奇》,美國科學家故事《奧本海默》,《模仿游戲》,他們都在不斷向觀眾展示,他們曾經多么的輝煌,多么的耀眼。
口碑兩極分化,爛番茄55%,來形容這部片子簡直太為恰當。就觀影體驗來說,有讓我覺得十分震撼的情節,也有很多想快進卻又覺得再忍忍的橋段。像是一個巨大的漢堡,看起來無比誘人,卻又無從下口。
導演似乎是將心血都浸住在了一半場的戲中,印象比較深的如開頭的party,內莉熱舞和在片場如魚得水的時候,杰克和影評家的對話,杰克和內莉最后的毀滅。其他場的戲要么覺得太拖沓“情意濃度”不高,要么給人以政治正確或者演員夾帶私貨的感覺。不過換個角度來想好萊塢的20、30年代確實也不一定都是高光時刻

【巴比倫】年輕的導演,巨大的能量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