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7 01:04
首映:2015-08-18
年代:2015
時長:60分鐘
集數:2集
連載:更新至36集
評分:8.0
觀看數:56814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細膩!交換學校:階級分化
看完這部并不長的紀錄片,我愿稱其為———上海現狀。
我在安徽(合肥或者淮南宿州)沒有感受到巨大的教育差異。甚至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口碑更好。
但是在上海,就近入學的公立學校,尤其是位于郊區的,基本就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的唯一選擇。
上海有大量外國語學校和國際學校,面向更傾向語言教育和出國的家長。
民辦高中、雙語高中, 什么格致、位育,對一所郊區公立學校的孩子來說真的很遙遠。
而且上海是九年連貫學制,以及中考比高考嚴格的教育結構。
就等于說
B站紀錄片《學校交換:階級差異》觀后想法
這部紀錄片有點像英國教育界版的“變形計”,私立學校Warminster和公立學校Bemrose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師生交換體驗項目。紀錄片通過交換師生的對白和獨白,展現了私立、公立高中之間的教學條件、學習氛圍、教學成果的差異。
公立私立實際的差異如同標題所說,是階層的差異。階層不同,資源不同。私立高中有很多資源,資源是金錢,是人脈,是環境,是好老師,是培養方式,資源集合就變成了階層。因為他們在這個階層,所以能享受這些資源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43083529/
剛剛看完英國紀錄片《交換學校》,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各派出校長及三名學生交換一周學校生活。這個題材的紀錄片,我以為才窺到了開始,就預見了結局,一定還是那個根深蒂固的問題,階級差異。不過看完之后,我想我也看到了模糊這個差異的辦法。
階級差異的確存在,現今社會,這種差異甚至有不斷擴大之趨勢。教育,作為曾經拯救了我們過去幾代人,幫助我們縮小階級差異的唯一手段,如今似乎也站到了上流階級一邊
寫之前看了下大家的觀點,果然基本還是圍繞階級,教育,資源,公平等等來說的,但我想表達些不同的。
這是絕對值得二刷的,雖然只看了一遍,但第二遍的新感悟只是錦上添花,差別不會很大。
公立學校的校長基本代表了窮人階層的最高觀點了,而私立學校也就是有錢有勢的化身。太多的人,關注的都是能被看到的,就像是窮學生被交換后,從詫異到改變,僅僅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而日復一日的原本的環境并沒有能改變他們,盡管有的是時間,而這僅僅是一周。但我想問的是
最近看了紀錄片《世界上最著名的學校——伊頓公學》、《交換學校:階級分化》和《哈羅公學》第一集。我在里面看到了英國精英階級的優質教育環境,英國精英階級家庭出身的小孩的人生進階初探,從小在最優質的環境里學習,連走路的步伐都是從小就自信悠閑,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的圈子都是以后一定不會差的人脈,他們都很有教養,至少都會有這樣的教養表現出這樣,因為身邊都是優秀的人,他們認為生活的常態也都是那樣的,所以無所謂落后或怎樣,時刻都是見賢思齊,也自然自律和優秀。學校提供的也不光是學科教學
真實
1??英國小孩大多比中國小孩有自己的想法,學生少老師更容易管理,也會讓學生更多的加入到課堂中
2??家境好學校好老師好成長環境好的小孩見過的世面、自我認同感、自信心、學業甚至成熟程度比普通小孩多的不止一點點
3??真的會有絕對的平等嗎,不,每個人的天賦、機遇、性格、能力、努力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擁有的選擇和做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這個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更何況階級身世、自律天賦就擺在那里
4??家長長時間的陪伴,學校長期的培養
細膩!交換學校:階級分化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