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高贊評論把Latino community的憋屈relate to華人社群,也對也不對,盡管stereotype新一代亞裔移民開始從事較為體面的工作而拉丁人依然被associate with體力活,可西語在美國主流社會的影響難以匹敵;
電影劇情很弱,音樂也沒有highlights,可所呈現出的熱鬧煙火氣著實動人,這份凝聚力很難在我們亞裔社區中看到。
當改造舊城區成為必然趨勢,gentrification(鄉紳化) 直接導致了社區文化凋零。
人們的離去展現了種族內部的分化,要么有機會get out實現階級上升如Nina重回斯坦福

omg最后結尾感動岔我了
Vanessa的每一個點都好戳我
小小的scope 卻是大大的感動
看到了不少偏負面的評論
或許的確需要一些移民背景 才能和這部電影共情吧
自己就是十五歲一個人去的美國 所以共情的部分比較多
—
電影多好無需贅述,講幾個不喜歡以及無法共情的點。
賣冰沙大叔跳到和他搶生意的冰淇凌車上那段,zzzq傾向重的有點沒必要。
abuela去干洗店想要干洗手帕,但是白人開的干洗店干洗一件就要九美金

每個工作日都要重復無數遍“應對中國”,周末只想既不“應對”,同時拼盡全力遠離“中國”概念,不論南海、臺海、釣魚島、空間站、疫苗外交、一帶一路、新大西洋憲章還是司法部“中國行動計劃”。
改編自百老匯歌舞劇的新電影《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提供了一個不錯的臨時逃生艙,感覺呼吸到了新鮮氧氣。故事設置在曼哈頓最北頭、喬治華盛頓大橋下拉丁裔移民混合部分非裔的社區,電影里基本沒有出現華人面孔。華人不太會選擇這種學區未必特別好的地段,大家不會滿足于每天看哈德遜河的日落

可能中午吃太飽,開場之后和引入各個人物的部分差一點睡著了。前一半都在迷茫這是個什么故事,怎么東邊一榔頭西邊一錘子的,還好老奶奶離世后,各個支線開始收束總算是大概看明白了…剛好有朋友是因為奧觀海慷慨的政策得以留美但也因此終身不能離開美國的墨西哥裔,講undocumented immigrant面對自己的身份尋找自己和社群的出路的部分確實有那么一些動人…(但我覺得這點也,痛苦表現一般,以至于成長力道不足,當然我可以腦補)
沒看原版舞臺劇沒有做過任何功課,觀影過程中的幾點想法:

【身在高地】自我洗腦式的少數族裔成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