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的印度電影不是很多,但男主角演的兩部電影我還是比較喜歡的!
影片中可汗和阿甘很像,都有對愛情,對生活有著簡單的價值觀的堅守和執著!當我每個人都有這種執著的時候,我想即使過程很漫長痛苦,但我們最終會收獲我們的幸福的,一定要堅信!
我們回頭想想,人類為什么對種族,宗教的觀念這么強烈,殊不知在好的種族,宗教也有像希特勒這樣的惡魔,在壞的種族,宗教有像可汗一樣的好人!難道對種族,宗教的不區別對待才能反映出我們的社會是在進步嗎?這是多門滑稽可笑的邏輯啊!我想這些只會增加世界的繽紛多彩,而不是相互仇殺。
希望像我們這種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能有一種內心靈魂的堅守!

像是阿甘,表面看來并無其他優勢,但實際行動又勝于他人的言行。
前篇歡聲笑語的鋪墊,讓后半部分的情感更充分的淋漓表現出來,如果沒有對比,心中不會有震撼之處。
故事選取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對于大眾來說早已習慣隱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罷。在失去可愛的孩子后,陷于悲痛的妻子要求可汗離開,可汗哀求妻子不要死,不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最后再追加問一句:那我什么時候可以回來呢?
面對種族歧視,妻子無心隨口一說,你和別人說你不是恐怖分子,你去和總統說你不是恐怖分子

前邊還行,直到看霧中城市那段,后邊突然變得過于煽情,過于矯情了。對幾個主題面面俱到的追求之下,受害的只能是兩次慘遭強轉的片風;劇情轉換不夠自然,幾句畫蛇添足的臺詞,加上前前后后一堆植入廣告,注定此片無法與阿甘同日而語。好電影只需要一個主題,表現到極致就夠了,從貧民富翁到本片,能拿出手的印度題材為什么非得跟一種或幾種社會問題扯上關系呢?

“阿媽告訴我,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就是好人和壞人。“
我對阿媽的話堅信不疑。
而我,選擇永遠當那個好人。
我用愛,去克服這個世間所有的困難。
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
我們啊,偏見,先入為主,將我們不相識,不了解的人,代入成為我們認為的模樣,再在上面信口雄黃。更可怕的是,不明真相的人們,在不判別事情的真實性前,一味的追隨,附和著,亦步亦趨,讓這個世界充斥著巨大的訛言謊語,而事情的真相,卻無人問津。
可嘆啊。

“我的名字叫可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