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去看了《天天好天》這部本地電影。制作比《大日子》更好,《大日子》是弟弟叫我看的,他說不錯。由于《大日子》,朋友特地去米昔拉度假,以為拍得出類似的漁港照片。近來報上大肆報道《天天好天》,所以也去看了。原以為畫期不會久,過了數天去看仍舊在上映,而且散場走出戲院,人潮是擁擠的。
戲是感人肺腑的,是圓滿結束的,不過還是有遺憾吧。
那個兔娃娃的阿公回去老人院之后,她回復過去的生活模式,媽媽沒空理她,女傭會確定她溫飽,但電腦網球是獨個兒玩的,秋千旁邊的位子是空的,文化作業沒人幫,長幼有序沒人教。
為什么阿公不要留下來?自家親人比不上藍天白云、綠田地大樹蔭,還有一眾臭屁老家伙的調侃。為什么阿公不要留下來?轉為單親媽媽的女兒成天撲上撲下,為生計操勞,對主任老師說,不是不想多關心女兒,而是無法,因為糊口是燃眉的。剝削人性的工作,城市的正常規律。
媽媽遠遠看著臺上的女兒與阿公的合奏,哭得稀里嘩啦,百感交聚,接著抹淚吸氣變臉,帶著笑容上車向客人介紹下一個行程。由不得她矯揉造作,全家由她扛起

《天天好天》,聰明而明媚的電影標題,同青元導演另外的一部大馬華語賀歲片《大日子/wohoo》,制作公司“wohoo”,擬聲又關聯。
一年總有這一天,相見、相聚、相濡,充滿熱烈、洋溢溫情,永續著華人溫存質樸的不變情意。
會繼續關注大馬的華語電影,聽海外華人的聲音~。

阿牛創作風剛剛過去不久,
另一套本地創作又劃來一大陣風,
聽聞的劇情消息都是有笑有哭。
我也趕緊買票捧場,抱著很大的希望。
搞笑片段不會少,
感動畫面少不了,
也有一片鄉間漂亮的稻園。
馬來西亞語,華語,粵語,閩南語。。。全部登場。
故事段段麻麻,
無法全意投入。
捧場原因就因為它是本地創作。

天天好天:2011推薦,一直都是循環,取決于我們在什么階段而有什么需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