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09:28
首映:1987-01-30
年代:1987
時長:88 分鐘
語言:英語,西班牙語,意大
評分:8.4
觀看數:80987
來源網:三年影視
無線電時代:流雲易散,歲月留聲
個人打分:8分(滿分10分)
在伍迪艾倫的作品軸系上,人們常為他樹立的標簽包括存在主義哲學、城市諷刺喜劇、 半自傳體、間離效果、懷舊年代感、愛情悲觀主義以及知識分子情結,說明他已經形成了極 其強烈的個人風格且作品中具有清晰辨識度的標簽化的人物形象。可以說,到了80年代后期, 伍迪·艾倫的都市喜劇,已經成為了美國當代電影即新好萊塢時代的一個標識。
不同于好萊塢譜系的創作,伍迪·艾倫的電影充斥著一個存在主義者對于世界、人生、情愛各種無解問題的無窮追問
老文藝青年Woody Allen同志深情款款的懷著舊,如同今天的七十年代人回憶著n錄像廳和小人書。在Woody Allen身上,這些寄托物就是三十四年代的老歌,業績不能免俗的當年明星的八卦。
這是我看Woody Allen感覺最溫暖的一部,沒有尖刻和辛辣,即使是嘲諷也只是訕訕的苦笑,全片如同被溫潤的燈火所籠罩。
《無線電時代》
《無線電時代》完全是伍迪回憶童年的電影。滿屋子的猶太人親戚住在一起、開出租車工作的父親、總是相親但總是失敗的阿姨、絮絮叨叨的姨夫、祖父母們、對收音機的感情、去曼哈頓游玩、偷聽鄰居打電話。。。。。。這些都是伍迪真實的童年生活經歷。我們直接上圖列舉一些例子吧。
伍迪的童年,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伍迪的父母總是爭吵。
當然少不了毆打,伍迪總是被他爸媽打。
伍迪的父親從事過很多工作,與電影中一樣,他的父親的名字也叫馬蒂
真的有人將自己記憶中的一個時代拍出來了。一邊講來一邊放場景。
在電視,更別說電腦手機,還沒有走入千家萬戶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是這樣的。家里的柜式廣播放著音樂,人們圍在客廳里讀報聊天拌嘴,小姨坐在門口臺階上用小收音機聽歌,歌舞廳里的演出在廣播里直播,主唱女郎情緒飽滿搖曳生姿,背后的交響樂團在賣力伴奏,臺下大廳里擠滿了男女,跳舞喝酒擁抱接吻。
滿滿的生活氣息,不管是在家里還是社交場合,廣播并沒有完全侵入人們的生活,面對面的交流沒有被打斷,人們與媒介似乎和平共處,廣播更多的是發揮了積極作用,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
中產階級壯大,二戰爆發,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禮拜日廣播引起宗教沖突,這些在廣播時代的標志性事件都有體現。
片子有好多處制造了喜劇效果,主要體現在語言、背景音樂和動作配音上,聽為主,畫面倒在其次,雖然畫面也很棒,整個色彩都比較鮮艷。
不記得還看過艾倫的哪部電影,風格類型暫不做評論。嗯,就想到這么多。
看得還是很歡樂很輕松的,有趣的一部片子。其實光靠聽也完全可以聽完整個故事。
第7屆#法羅島電影節#無人知曉單元第3個放映日為大家帶來《無線電時代》,下面為大家帶來前線歲月舊人的惜時傷春的評價了!
Leah:
伍迪艾倫的黃金時代。
果樹:
第一次看這么有私人化小情懷的伍迪艾倫,既私隱又有小情懷。
我們敏熙:
結構很碎,但很符合記憶本身的特性。歌舞升平后是萬籟俱寂,獨留傷感。
湯達人:
重看,記得小時候看哈哈大笑,現在看感覺這是伍迪艾倫的朝花夕拾,可惜我并無感觸。
Charmbracelet:
我也想回到我的磁帶時代。雖然沒有火星人入侵,但那勾起了我許多的回憶
“我永遠不會忘記1944年的新年,不會忘記這些人,不會忘記收音機里的聲音,只是隨著每個新年的來臨,這些聲音似乎越來越微弱了...”
最近正好很愛聽suede的lost in TV,總是哼唱著lost in TV,lost in dream。似乎在伍迪艾倫的童年里,時代lost在了radio里。這大概是小老頭的童年吧,用電臺這一形式穿起了他的兒時歲月和那美國的radio黃金時代。不管是奧遜威爾斯的全國惡作劇,還是轟炸珍珠港,亦或是最后的拯救井底少女,都是那個時代美國人民難以忘卻的記憶。
這是一部不那么伍迪艾倫的電影
無線電時代:流雲易散,歲月留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