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1 17:36
首映:1957-10-12
年代:1957
時長:95分鐘
語言:俄語
評分:8.8
觀看數:59767
熱播指數:527
來源網:三年影院
雁南飛:只是以戰爭的名義
[雁南飛]的故事可能并不迷人,尤其在看完[士兵之歌]之后再來看這部電影,你甚至會感到有種難言的郁悶。[士兵之歌]是那種看了痛快和興奮的電影,以敘事的流暢和內涵的純凈打動人心,而[雁南飛]不具備故事本身的快意,它更多的是以影像的詩意征服觀眾。
[雁南飛]的鏡頭非常靈活,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很多畫面單拿出來會是很棒的攝影作品。比如在影片開始部分表現維羅尼卡對馬爾克的拒絕那個鏡頭:因為分身乏術,鮑里斯讓馬爾克代替自己去赴維羅尼卡的約會,馬爾克卻借機對維羅尼卡大肆挑逗,維羅尼卡堅決地甩開了馬爾克的手,十分厭惡地離開,馬爾克若有所思的靠在墻上,看著她越走越遠。這時的鏡頭一反常規,突然拉得很高,以俯視視角觀看這一場景,畫面上的一靜一動將人物的拒絕和遠離表現的異常生動,光影的黑白對比也非常強烈,充滿了張力,對兩個人的關系有一種清晰的表現,甚至有預見性,并埋下了伏筆。
鮑里斯死了。天旋地轉的白楊樹中,看見自己和薇羅尼卡結婚,不穿軍裝,穿著體面的黑色禮服,薇羅尼卡如同他們分別的那一天說的,穿著白色的婚紗,頭紗一撩,巧笑倩兮。
而從他倒下的那一刻到很久很久以后,薇羅尼卡一直在等他。結婚了也在等,被罵也在等。她是他的小松鼠。
年底聽戴錦華在鳳凰講大巨片時代的中國電影,說到現在走出電影院時大腦是一片空白的。想想好象真是這樣。
好的電影應該是讓人想念。
雁南飛讓人想念。
其實是個簡單的故事,純美的愛情,無情的戰爭,無奈和迷糊的背叛,內心深處痛苦的分裂,死亡來臨的遺憾和大慟,孤獨,太陽照常升起。封閉式結構,類似話劇的簡單主線、人物出場和性格塑造。但就是讓人想念。
想念那種深入人心。蘇聯的電影里,總能看到新中國電影的前世;但,他們比我們更關注內心,那么善于書寫內心。這種關注和表達甚至是無法超越的。他們表達感情又含蓄又熱烈,就像薇羅尼卡在戰爭結束歸來的士兵里驗證了鮑里斯的死訊
我從來不認為存在“純藝術”。談論電影就必須談論其所處時代的政治與歷史,因此無論分析電影的種種,都應該從時代的背景寫起。
在1953,蘇聯的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去世,蘇聯的持續高壓政策告一段落,1956年,赫魯曉夫成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而他在上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揭示斯大林時期的種種暴行,在今天看來,這大概就是蘇聯最終崩潰的萌芽,因為蘇聯社會主義的內部已經開始撕裂,在世界左翼陣營產生了一場地震。但政治上的危機,反而促成了藝術的革新與發展,蘇聯電影在這個時期涌現出了新導演與新美學
電影前30分鐘偏向虛假現實主義,甚至可以被看作drama對于realism侵犯式的模仿,導演設計了一個有預謀的開場,讓后來的劇情得以合理進行。自愿參軍的“高貴”意愿是整部電影的前提,可這個前提完全是單方向的,確鑿的,喪失了現實所具備的特質,導致之后劇情想營造現實感就略顯困難。
參戰前:“男性”身份被貼上了固有的政治性別,被要求必須在戰時持有奉獻精神才能歸為正面的,完整男性形象。似乎在國家安危面前受愛情思慮困擾就意味著作為“男性”身份的失敗。這種單方面決定愛情走向的情節我不太喜歡。
雁南飛:只是以戰爭的名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