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代人的童話,以一段愛情故事把柏拉圖翻了個底朝天。三個男人分別是理念的真實、現實的真實和內心的真實,而女主因為理念男不夠強、不與現實發生關聯而選擇現實男,現實又像一個個景觀,女主走進去便戳穿了這種真實,而不如復歸于理念男。但這種回歸不是最終歸宿,因為一切已經注定,人類只有一條路可走,即尋找藝術一樣內心直覺的真實。你以為你有的選但是你沒有。在后現代、對幸福而言的“冬季”,這種真實還沒有通過理論加以確立,但它真實存在于我們的情感

看了侯麥的《冬天的故事》(人間四季四部曲)同樣很喜歡,真正的高潮被延宕積累到最后十幾分鐘。就這樣發生了,同樣的舒暢,快意。“為什么要和不愛你的人在一起生活?”“我愛他勝過你愛我,你愛我不及他愛我的十分之一。”影片一直在積累,拖延到讓人懷疑它不會有一個高潮。但是就在那一刻,同一列公交車上,正對的位置,一直等候的數年前的真愛就在哪里。就不管這期間雙方經歷過多少人,曾經分隔過多久多遙遠,真愛就是確確實實的知道我愛你,如同你不折不扣的愛我。不折不扣的佳片,不折不扣的表演

愛情常常不知所起,也不知所終。愛情的面相太多,以至于我們會視而不見。
這部電影,侯麥談了三種愛情:熱烈的愛,過日子的愛,仰慕式的愛。
菲麗希與查理的愛偶然而熱烈,很多人都希望來一場這樣的激越之愛,可這樣的愛可遇不可求。一個小小的口誤造成了無異于生死相隔的悲劇,無法忘記,也無法挽回。有人一輩子都沒有體會過這種燃燒的愛,有人遇到了這種愛也留不住。難道只有偶然的愛才會熱烈嗎?還是我們就喜歡被命運的偶然擊中,這不是另一種受虐心理嗎?他兩短暫相遇、炙愛過后離開,由于沒記對地址

埃里克?侯麥作品《冬天的故事》觀后座談會紀要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