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片的影評是最難寫的,有些電影真的很爛,爛到一票人不明覺厲,這會讓自己困惑,并問:到底爛到什么地步才是藝術?
好,今天看了一部電影《摩天大樓》;
[img=4:C][/img]
豆瓣評分:5.6;IMDb評分:5.8;嗯,爛片的評分。
電影的名字很重要,“摩天大樓”這個名字一看就不是瞎起的。一看就知道,Oh!有意思的東西來了!隱喻現代社會呀,階級斗爭,左派思想呀!摩天大樓,現代社會的縮影,摩天大樓,對世界的狂想與悲觀。導演想拍的是世界呀,導演想拍的是一切呀,導演想讓你看到上帝視角呀,這電影怎能不看呢?光憑這名字就得看好嘛!
幾個月前,在倫敦的電影院看了一遍,當時覺得,也許是自己英文水平不夠,沒看懂。加上喝了兩口酒,看著看著睡著了。可這電影反烏托邦耶!反烏托邦這概念,猶如一面旗幟,讓我蕩氣回腸了許多年。看這種電影居然睡著!一定是我沒看懂,一定不是這部電影爛!一定不是!
幾周前再看了一遍,又睡著了......
我不死心,這片可是階級斗爭耶!怎么能睡著?今天再看了一遍,再次睡著......
這片子有毒!
但是
High-rise是J.G.Ballard在1970’s年代寫的一部反烏托邦小說。關于什么是反烏托邦,黃老師的評論里已經解釋過了,在《龍蝦》那部電影中,有一位樓主的也有非常非常好的解釋。但是總的說來,這部摩天樓要拍得更加“不可描述”的多,里面以刀客特Laine的視角來敘述三個月以來高樓里發生的事,瘋狂而失控,但又不僅僅是瘋狂與失控那么簡單。
1.底層,中層,高層的恩怨情仇(并沒有)
首先,這當然不僅是一部搞搞搞highhighhigh喝喝喝的讓大家觀賞這座高樓有多么不堪的電影,Laine醫生所居住的高樓分為三個層次,底層,中層和高層。這很自然的就會讓人對應起社會中的分層。從故事的開始來看,高樓里有著看似平靜的狀態,能相處到一起的人們一起交談,一起開party,一起做一些沒羞沒臊的事情。外表上看起來倒是也挺像我們的和諧社會。而這種和諧與平靜下面總是讓人覺得哪兒有些不對。畢竟,有層級劃分就會有不平等,而這種層級差,在高樓里,是非常苛刻的。這邊兒你看Laine醫生是個體面人,初來乍到,就有社交紅人Charlotte往上湊;接受了頂層Royal的邀請

這是一部完全沒有科幻色彩的科幻電影,如果你是帶著獵奇的心理想要一覽抖森的迷人身姿,才打開這部電影,也許你會倍感失望,因為除了抖森,影片中頻繁出現的酒池肉林反而令人感官不適。
J.G.Ballard構想了一個可以包羅萬象的迷你社會并把它放置進一個超級摩天大樓,它干凈整潔、秩序井然、氣派得體,走進它一切生活必需都可以足不出樓得到滿足,比如可以去位于15層的超市購物,去位于20層的游泳池、25層的壁球館和30層的健身房運動……但這一切在下層頻繁停電、進而停水等資源匱乏之際

【摩天大樓】普通無奇的懸疑片 超現實主義之內的政治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