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兩部西川美和的作品,分別是《親愛的醫生》(2009)和《漫長的藉口》(2016)。做為是枝裕和的「弟子」,西川美和從寫作出身的文學影響,喜歡改編自小說原作,經常關注普通人的生命故事的紀錄片眼光,到關注人物細節的刻劃,這些特點都接近是枝裕和的風格。但她沒有特定情結的創作題材,政治性和女性眼光也沒特別突顯。
《太陽出來之後》特別讓我想到河瀨直美的《戀戀銅鑼燒》,一來兩部片故事都描寫邊緣人的生活中的喜悅與悲劇,二來故事的勵志、動人、煽情都很像是言情通俗劇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有命運這種東西存在,從一出生開始就基本給人的的一生定型。如果出生在不幸和痛苦的泥沼里,很難再往上爬出來,也很容易重蹈覆轍。人的確有無數可能性,可以靠意志得到境況的改善,但多數人如果沒有好的開局,就會像主人公一樣走錯路之后再難融入社會。想要求助媒體,卻不知媒體把他當做賣點來敲骨吸髓。貧窮的人、殘障者、心理疾病者……我們總在劃分和“正常”的界限,只有“正常”的人才可以了解到世界多美好。而看到這些不幸的人,有人對他們說,加油,只差一點點就看到光了

這是一部以真實人物為原型,講述了一個理想主義者死亡的電影。一名前黑社會幫派分子因殺人導致入獄,服刑十三年后重返社會,發誓努力融入新的生活,然而他越是嘗試融入,越發現自己的格格不入。
時移世異,黑道隕落
日本政府在2011年頒布的《暴力團排除條例》,進一步劃清了民間與黑社會之間的界限。正如片中黑老大所言,黑幫分子在日常生活中連銀行賬戶都無法開設,自家的孩子也無法入讀普通學校。
片中描繪的日本社會處于壓抑而和諧的狀態,大多數人處于沉默的喘息中,沉默等于放棄,也等于投降。

看了這部電影,靜下心來想一想。覺得世界好無辜,我們經常因為周圍幾個人的過錯而責怪60億人的世界太黑暗了。
但你又不可否認,你我對社會的認知就是從幾個人開始的。
電影《美好的世界》里,役所廣司從出獄開始就被一群善良的人包圍著,先是幫他聯系外界世界的老夫妻,然后是幫他辦救濟金的小公務員,引起誤會不打不成交的小超市老板,處于事業底谷想用報道出獄人員生活來火一把的小編,以前的社團老大和她身邊的女人 。這些互不相干的人溫柔的包圍著役所廣司。不是世界美麗而是周圍人的溫柔。
【美好的世界】人氣!役所廣司版的《出獄脫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