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電影界殺出了一股讓人無法忽視的新興勢力,那就是網飛。去年奧斯卡頒獎禮可謂是網飛大獲全勝的一屆,網飛出品的《羅馬》斬獲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等多項大獎,就連一直以來的膠片擁躉科恩兄弟去年也與網飛合作拍攝了數字電影《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儼然宣告了網飛的強勢崛起。
為什么網飛能崛起得如此迅速?新興網絡數字媒體與傳統院線相比到底具有什么樣的優勢呢?
最直接的優勢就是盈利模式的多樣化,網飛出品的作品除了傳統院線的票房收入,還有網絡播放的收益模式

作為今年最重量級的影片之一,《愛爾蘭人》終于在近期登上了荷蘭銀幕。從場場爆滿的情況看來,大家還是對馬丁斯科塞斯充滿著尊敬與期待。當然,帶著網飛龐大的資金與技術支持(投資1.7億美元用于減齡CGI以及電影制作,并且交給馬丁完全的電影掌控權),熟悉的演員班底(除了阿爾帕西諾,這是阿爾帕西諾和馬丁的第一次合作),馬丁得以全心全意的打造出了這部三個多小時的黑幫史詩。
電影以弗蘭克(羅伯特德尼羅飾)的視角展開,并從三個時間節點對整個故事進行了敘述。整部電影展現出了一副長達數十年的

最近這兩個月,簡直就是影迷們的福利月。雖然礙于國內公映的各種限制,有些熱門電影注定無緣內地大銀幕;但得益于流媒體的不斷普及,國內影迷終究還是趕在跨年之前,如愿地看到了這些年度大熱門。
前有《小丑》《好萊塢往事》等三大國際電影節超高口碑作品,后有老馬丁《愛爾蘭人》接踵而來,加上正在熱映的《利刃出鞘》,紅紅火火,恍恍惚惚,讓人幾乎完全感覺不到2019年只剩下最后一個月。
尤其是馬丁·斯科塞斯導演的《愛爾蘭人》,從豆瓣剛開放評分時的8.9分,隨著觀看人數的不斷暴漲

《愛爾蘭人》太喜歡這種帶著濃重政治色彩的黑幫傳記片了!三個半小時一氣呵成精彩絕倫,張弛有度的節奏以及變換著手法進行剪輯敘事的方式,讓用時這么長的故事又鮮活又生動不時還有調皮活潑的狀態,觀者根本不會有任何因久坐困頓疲乏的倦意。最后將近十分鐘滾動出現的所有演職工作人員的字幕為我們呈現了3小時20分鐘的美國近代史,從“肯尼迪遇刺”到““水門事件”各個轟動世界的歷史事件逐一羅列,并且在觀影的時候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兒:原來自己出生那年的前后腳有那么多美國黑幫的中層以上干部及大佬被殺害

在《愛爾蘭人》里,會發現喜歡的那幾位演員都已老去,昨日兩位柯里昂還帶著意式黑幫的榮光馳騁。可今天鏡頭卻停留在德尼羅坐在輪椅上在選屬于愛爾蘭人的綠棺,抹去時間在一個人身上最后的痕跡。
《美國往事》下,盛年的德尼羅化老時的妝容,而愛爾蘭人下是對暮年的德尼羅畫中年時。電影,書,無數藝術作品的存在,在獨處時體驗到未曾到過的世界,凝視時間。同一個演員都會讓觀眾產生共性。看見德尼羅能回望《美國往事》,又會想想導演萊翁內的孤膽英雄,伊斯特伍德戴著牛仔帽,在你我對視之際

愛爾蘭人:阿爾·帕西諾領銜,看不懂就多看兩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