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從第一幀開始就迷人。
黑暗只泄露一匹馬的側影,鬃毛揚起風,馬蹄踏起塵土。
有某種野性,被狹窄的特寫禁錮了。但這只言片語,好像還是沖出了畫框。
馬尤如此,人何以堪。
男主角,那個騎士——布雷迪——一出場,就舉起刀子,撬出嵌在自己傷口上的訂書釘。
看客都已經倒抽好幾口涼氣。
這種細膩的粗糙,貫穿于全片。
[騎士]在2017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拿下了國際電影藝術聯合會獎。
趙婷作為一名華人女導演,選擇了西部牛仔的題材。兩者看起來似乎距離遙遠。
但細膩的粗糙,近乎“俠”
布拉迪曾是一名優秀的騎士。
巨大的傷痛找到了他,讓他不得不告別圈馬地。
整部電影透著一股幽深的意境。
色彩,構圖,光線,都在訴說著騎士的內心。
我想他一個人在臥室,赤著上身玩弄槍支那一刻,定有殺死自己的想法。
這樣,除了唏噓不已,他還能給身邊人留下一個決絕的形象。
事實上,成為騎士,本就無法選擇。
出身西部鄉下,那里似乎是片草原,在他張口呼吸那瞬,便注定與各種野性為伴。
缺少溫柔的母愛,必須憐惜年輕的存在智力缺陷的妹妹,與父親的交流又總覆蓋著男子漢氣質的外殼

難以置信這部電影是出自一位華人女導演之手!沒了解過趙婷的身世經歷,只覺得她挑選西部牛仔這個題材可謂另辟蹊徑而勇氣可嘉。在她鏡頭下的南達科他州既有傳統西部片的荒涼廣袤感,也有女性專屬的溫情脈脈,從優美詩意的自然光運用便烙下了鮮明的作者印記。更為突出的是采用非職業演員,由真實人物扮演自己,紀錄片風格與虛構敘事渾然一體。
如果說大衛·戈登·格林那部《生命因你更強》是用塑造反英雄人物來拓展人物傳記的話,那么這部《騎士》則是用紀實風格重新詮釋西部片。兩部影片都有類似的主題

放手比緊握難
與其認為趙婷憑借特殊的文化身份的好奇心呈現出“外來者”眼里對于對美國西部文化的觀察,不如說《騎士》是一次對于“人”本身以及所處環境的一次凝視與反思,以至于影像回蕩著一抹對與人之內心永恒追問的最強音:”To be,or not to be”。 我們可以說,《騎士》是一個講述人在奴役(虛擬的牛仔榮耀)中通過思想斗爭最終獲得解放的故事。
憂郁的布雷迪正是一個處在選擇的男人。我們能看見電影結構起大量二元對立的概念

在紐約國際電影節有幸看了這個片子,紐約擁擠繁華,看電影的人穿著體面時尚,相比起來本片展現的卻是另一個世界,與繁華都市顯得格格不入。最后所以觀眾都被感動了,被這部簡單純粹可愛的電影感動了。畫面很美展現了當下美國西部的荒涼又有一絲酷酷的風景。在很多人以為牛仔只會出現在以前的電影里,以為牛仔快消失殆盡之時,這個電影的出現讓牛仔再現,令人感動。

【騎士】真實的劇情片 如果喧囂不停,讓Chloe Zhao陪你安靜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