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9 16:01
首映:2016-01-22(印度)
年代:2016
時長:130分鐘 / 11
語言:印地語,阿拉伯語,馬
評分:7.0
觀看數:44669
來源網:三年影院
“空中撤離”感人涕下的“政治正確”
看完電影,更能深切感受到祖國安定、繁榮、統一、強大的重要性!列強亡我之心不死,只有我們安定團結繁榮了,才是對它們的最大打擊!看完電影,更能深切感受到祖國安定、繁榮、統一、強大的重要性!列強亡我之心不死,只有我們安定團結繁榮了,才是對它們的最大打擊!看完電影,更能深切感受到祖國安定、繁榮、統一、強大的重要性!列強亡我之心不死,只有我們安定團結繁榮了,才是對它們的最大打擊!看完電影,更能深切感受到祖國安定、繁榮、統一、強大的重要性!列強亡我之心不死,只有我們安定團結繁榮了,才是對它們的最大打擊!看完電影,更能深切感受到祖國安定、繁榮、統一、強大的重要性!列強亡我之心不死,只有我們安定團結繁榮了,才是對它們的最大打擊!
怎么有種<無處可逃>的趕腳!自己的第一感覺,從電影本身角度來看,無論電影情節 構思 動機 都有存在意義關聯的,不過也挺不錯了![img=1:C][/img]
這樣一部“政治正確”的歌頌祖國的影片,把我看哭了。
故事基于真人真事,講述1990年伊拉克攻打科威特之后,十幾萬在科印度人在一位“英雄”帶領下撤離戰地的故事,以下為強力劇透:
影片開頭主人公的惟利是圖已經優越感爆棚的場面雖說老套卻不可或缺,于戰事突然發生時那種暴躁不安有些單薄,之后突然決定放棄帶著家人逃離而選擇留下略微突兀,畢竟一個人要轉變一直一來的為人處事方法是很艱難的,雖說有司機的死作為一些鋪墊。
不過不要緊,我還是漸漸也融入進去,開始愛上這樣主角。就如同那個不能理解丈夫為何性情大變不為家人考慮的妻子一樣,從她的視角里發現了這個人的偉大。這其中,也跟隨主角經歷著各種驚險和波折,和伊軍方談判,軍官小人得志的貪婪殘暴不守信用讓人憎惡;和母國外交部的無數次交涉,他們的事不關己互相推諉閃爍其詞外加效率低下讓人憤怒;還好,不論哪一類人都不是千人一面的,他們中總有人能通些情理,然而伊方外長的承諾卻因為UN的禁令泡湯
<圖片1>
的確是現代版的《辛德勒名單》,體現了企業家的責任感,也體現了人性本質。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印度商人蘭吉特?卡提亞,在伊拉克突然入侵科威特時,沒有自顧自帶著家人逃亡回國,而是承擔起責任,帶著17萬印度僑民,順利回國。影片既可以讓我們看到企業家的責任(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不是說事業成功就是保障自己,幸福家庭;有能耐溝通社會高層,調配資源,就要承擔社會責任);也可以看到官僚作風的惡劣影響(印度政府的拖沓,忽視僑民的死活的確駭人聽聞;相比《回家之路》韓國政府漠視違法被拘留法國的一個國民,真是不可同年而語)。還有“聯系”對于溝通的需要,片中一開始主人公作為一名商人,自私自利,見到戰爭,直接想到的就是帶著家人帶著錢逃跑。但是因為自己的司機,當著自己的面被伊拉克軍隊開槍殺死,他感受到死亡離自己多近,也感受到受到了“傷害”,因為司機雖然是自己的員工,跟自己又身份地位的差異,但是每天在一起是有感情的。于是,推己及人,他才能夠考慮到其他印度僑民的生死利益,放棄自己逃亡,和大家一起共渡難關。
薩達姆入侵科威特了,印度政府突然“消失”了,前一天還是歌舞升平,下一秒就陷入了戰亂的災難中了。政府不對他的這些人民負責,沒事,我們對我們自己負責,因為只有我們對我們自己重要。
作為一部戰爭紀實片,依然在影片中展現了印度電影的特色,歌舞。整部影片有三段歌舞,穿插在整個故事情節中卻不顯得突兀。第一段歌舞出現在影片開頭,男主獨自一人沉醉在歡樂中正好反映出其生活的富裕。第二段歌舞出現在影片的中間部分,當所有的人以為他們可以坐船離開的時候,歌曲響起,每個人都歡欣鼓舞,扭動起來身體,被生活的苦難壓抑著的他們終于可以釋放了,然而事后情況反轉,整個氣氛的安靜與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種希望幻滅的心情,只能在無言中苦苦煎熬。第三段歌舞在他們終于撤離時響起,激動、興奮、感恩,就用歌曲去表達吧。
從鏡頭的角度來看,這部影片是比較寫實的,除了男主回到家迫切地尋找自己的家人時采用搖晃的鏡頭外,全片幾乎都用移動鏡頭鏡頭,不加其他特效,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平實地敘述,卻在BGM的作用下
“空中撤離”感人涕下的“政治正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