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1 16:21
首映:2012-12-19(美國)
年代:2012
時長:157分鐘
語言:英語,阿拉伯語
評分:7.7
觀看數:50157
熱播指數:224
來源網:三年影視
《獵殺本·拉登》以無可挑剔尊重事實的改編向反恐斗士們致敬
不同于以往的諜戰、反恐類型片,此片前四分之三節奏異常緩慢、虐心!反恐“沒那么簡單”,就能找到,幕后的主腦。尤其是在,伊斯蘭的底盤。探員也回歸凡人,沒有了超能力和破案神器,有的只是在長時間虐心費神之后歷練出的強悍!
最令我跌破眼鏡的是。拉登大叔不止腦力一般,聽力更是......飛機都落在自家院子了,都沒有提前跑路,更別提反擊了。此種表現真心是菜鳥一枚,不是拉登大叔的風格。
“我就是那個他媽的找到這個地方的人”
(12/19/2012 AMC Century City 15早10:30am映場)
畢格羅的電影,無論是《獵殺本拉登》還是《拆彈部隊》,都很難看出導演對戰爭和復仇的態度,她更像是試圖用一種與己毫無關系的鏡頭描述發生的事件:支持或者抗議戰爭,認同或者反對復仇,都只是每個人看過電影后的私人體驗,而觀眾通過導演鏡頭下看得見的,是人的狀態:無論是《獵殺本拉登》里心力憔悴的CIA分析員,或者是《拆彈部隊》里對拆彈幾乎病態迷戀的士兵。
電影中一個情節:CIA的分析員Maya和他的上司Joseph向時任中情局局長帕內塔部長匯報進展,說我們在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發現一個白色連體寓所,可能是本拉登的住所,但不確定。帕內塔顯然并不滿意這個回答。他說“下次開會的時候,你們必須告訴我更多關于這個寓所里住戶的情況”。會議結束,帕內塔問Joseph:“這位女士是誰?”,不等上司說話,憋屈已久的Maya脫口而出:“我就是那個他媽的找到這個地方的人(I'm the motherfucker who found this place)”
片頭出現September 11, 2001時
3年前大紅大紫的奧斯卡得主——導演Kathryn Bigelow、編劇Mark Boal、及其制作團隊,繼《拆彈部隊》之后再度聯手。這次把焦點從伊拉克轉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講述美國在911之后對基地組織頭號人物本拉登的追捕行動。票房口碑雙豐收的本片兵不血刃的再次獲得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劇本在內的多項奧斯卡和金球獎提名,不過這回遇到了同為史實改編但故事性更強的《Argo》,大多鎩羽而歸。
巴基斯坦當地時間2011年5月2日周一凌晨,一個由CIA領導、美國陸軍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提供隱形直升機、海豹部隊特戰開發小組(過去叫海豹第六分隊)執行的旨在獵殺本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動(Operation Neptune Spear)悄然上演。此前經過多次模擬演練的20多名海豹隊員和一只比利時牧羊犬搭乘兩架改裝過的黑鷹直升機,從阿富汗的美軍基地起飛,經90分鐘飛抵(疑似)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藏身地。除了這支直接參與突襲的特種部隊外,其實還有多個補給單位、增援部隊、搜救團隊、甚至無人機等隨時待命。整個突襲在計劃內的40分鐘內結束,擊斃了本拉登并帶回其尸體
一直不擅長政治類影片的評價,所謂政治本就沒有對錯,區別就是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影片中心理情節的鏡頭很多,女主角杰西卡.查斯坦的表現一如既往的冷靜、大氣,如很多人所說,這是一個沒有懸念的故事,但是導演凱瑟琳.比格羅卻把它拍攝的激蕩人心,作為2012年度的好萊塢力推大片,情節緊扣引人入勝。
影片中一再強調美國在911事件中及一系列的恐怖襲擊中死傷的3000人,再次彰顯了美國對自己國民的保護與尊重,但是,影片最后我們也看到基地組織傷亡20000余人,當然基地組織的恐怖分子死有余辜,只是,基地組織采取極端方式報復是否也與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政策有關呢?
在美軍最后獵殺本拉登的行動中,深夜,美軍空降在本拉登居住的院子,里面有他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女,整個獵殺行動非常順利,美軍沒有損失一兵一卒,除了一家墜毀的飛機,甚至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本拉登中槍的鏡頭一晃而過,幾乎都沒有看清他的回擊。這個控制著全球恐怖組織網絡的頭目就這樣被獵殺了,沒有想象中的守衛保護,沒有負隅頑抗
《獵殺本·拉登》以無可挑剔尊重事實的改編向反恐斗士們致敬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