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8 14:41
首映:2000-05-05(美國)
年代:2000
時長:155分鐘 / 17
語言:英語
評分:8.6
觀看數:40556
熱播指數:810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角斗士:空有外表,沒有內核,5分
電影展現了宏大的場面,讓人蕩氣回腸。從日耳曼的戰場,到羅馬行省簡單的角斗場,再到羅馬的角斗場。整個故事從結仇到復仇,體現了新舊勢力在權力交替過程中的角逐。
主人公忠實于舊主,最終實現了對舊主的承諾,代價是全家都死了。電影塑造的英雄感覺并不遙遠,有正常人的情感需求,想過正常人的生活,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戰爭的時候帶好兵打好仗,當角斗士的時候做好角斗,回家的時候做好丈夫好父親。
"死亡像所有的人微笑,人們所能做的就是還以微笑"
你保家衛國,為羅馬,為榮譽而英勇善戰,戰爭的口號都是這樣,暫且不去管什么正義不正義戰爭之類.生在戰爭年代命運無非幾種,逃避戰火的人,不是尋到一個戰火燃燒不到的地方過不為人知的一生,就是不興被戰火波及到死在無名者的刀下,結束不為人知的一生.參與戰爭的人,如果你沒有嗜血的本性,你的保家衛國榮譽夢,會隨著你的尸體一起消失在無名的地方.如果你像馬克西蒙斯一樣,得到了榮譽和地位,也千萬別學他想回家種田,和妻兒一起過快樂的生活,戰爭給你帶來的榮耀,地位和財富,都是別人的鮮血換來的.讓你過快樂的生活,會天理難容的.你應該繼續殺戮,接受更大的權利,雖然即使權利大如皇帝,也會家破人亡,但至少總比讓權利落到別人手上,讓別人拿著權利之刃,來砍殺自己要好吧.這或許就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男人永不可停止你那顆殺戮的心,從你踏上殺戮之路開始的那一刻.
魯迅曾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在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幾次毀滅。
1.對主角馬西莫斯的最珍視的兩樣東西的毀滅:家庭與政治理想。他永遠為的是悉日的羅馬而活。當新勢力上臺時,必定鏟除他所嫉妒的馬西莫斯的兩樣東西,于是矛盾就此出現。
2.老凱撒對康莫德斯的毀滅:從小沒有對他施予過足夠的關愛與認可,導致他現在的扭曲與畸形,政治才華的缺失讓他渴望獨裁,讓羅馬換一種形式。
毀滅是最為深刻和富有張力的,令人深省。所以悲劇通常能夠給我們以很多反思。
1、再現史詩級場景。
還原了羅馬軍團作戰的宏大場面,羅馬競技場的殺戮和癲狂,帝國內部殘酷的政治斗爭。還有Maximus手拂麥田的經典畫面,把鄉愁烘托到了信仰的高度。
2、一個真正的男人。
羅素克勞在本片中太有型、太man了,從頭到尾散發著荷爾蒙的味道,就連跪在妻子足下痛哭飛揚的大鼻涕都讓人贊嘆不已。他飾演的Maximus,不管是作為將軍還是角斗士,都擁有能夠震懾萬人的英雄氣場。
他是一個渴望回家的男人,夢想破碎后完成了地獄級難度的偉大復仇。雖然他心系妻兒而沒有太大政治抱負
(首先無腦發言一下,我就是沖那幾個羅馬城的全景也要打滿分!)整個電影有一種奧德賽的感覺,但是到對這種傳統的將軍復仇記沒太大感覺,反而想挖一下其他的東西。
全篇一直有一個問題:羅馬意味著什么?每個人答案都是不一樣的。馬可奧勒留是個政治理想主義者,覺得現在帝政下的羅馬是墮落的,想要恢復共和時期的榮光。哪怕他的遺愿是整個電影的基調,這也絕對是不現實的。共和是個美好的夢想,并不就是真正的自由。康茂德是個小時缺愛長大變態的典型,但是并不愚蠢也不算殘暴
看了這部電影真是感慨萬千,贊美主人公情操的話語我就不說了,大家都看得出來。我也去查了一些資料,選了一篇比較獨特的文字在這里展示一下:
一下內容為轉載
1、
羅素曾經這樣評價一個古羅馬人物:“他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各種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種就是想要引退去一個寧靜的鄉村生活的那種愿望。但是實現這種愿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
如果我告訴你,這個人曾經在好萊塢電影《角斗士》中出現過,你一定以為他就是其中的羅馬將軍,也即后來的奴隸英雄麥克西姆斯,的確,這個片子很吸引我的 地方就是麥克西姆斯夢想回到家鄉的畫面,廣袤的麥田和他緩緩拂過麥穗的手,以及他那有著栗色眼睛的孩子牽著馬駒奔跑的場景。影片開始,羅馬大軍戰勝日爾曼 野蠻人后,在和老皇帝那場類似父子的談話中,他深情的回顧了“寧靜的鄉村生活”。
事實上,羅素形容的不是麥克西姆斯,而是老皇帝本人,他的原型是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
2、
在此之前約400年
角斗士:空有外表,沒有內核,5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68.html